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節,盛世文豪,木蘭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對於一個文人而言,是十分難受的事。

但文人們卻不得不把自己的才學當做工具。除了才學,他們也一無所有了。

以前餘柏林笑話,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大詩人大學者,他們創作中最多的,永遠是給達官貴人的歌頌詩歌。

到了現在,他也半斤八兩了。

曾毓對餘柏林此番應對很是贊同,他也和餘柏林一樣,創作了不少詩篇。

但他對餘柏林此後情緒壓抑表示了不認同。

在他看來,文學創作就是要有一定目的性,才會有靈魂。所謂真正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品,本身就沒有靈魂。

文學作品是人創作的,人怎麼能不食人間煙火?

無論是隱世,還是入世,人所創作的作品,總是抒發自己的情感,從某種含義上來說,文學作品本來就是文人手中的工具,是他們為了抒發情感達到目的的工具。

所以只要是真情實感,那就沒有什麼好懷疑自身的。

看那詩作是不是真情實感,論質量就知道了。

餘柏林的詩作既然能瞬間傳遍大暉,成為眾人口口相傳的佳作,就說明餘柏林的創作是成功的。他注入其中的情感是真實的,他書寫的文字是發自內心的。

只要不違背本心,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沒有什麼可恥的。

或許會被人詬病其目的性,但對於自身而言,這就是自己真實的訴求,不需懷疑自身。

無論身後是褒是貶,於我何干?

無論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都是我自己的選擇。

既然我已經選擇,那就不要再為身後那些虛名而惶惶不可終日。

曾毓送了一副牡丹圖給餘柏林,上面題詩道“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餘柏林看著那一副牡丹圖,閉門沉思許久。

曾毓以牡丹比喻餘柏林心中堅持。牡丹被人譽為天香國色,以喻餘柏林心中對文學不沾染塵埃的堅持。

但這種堅持再好看,再高潔,與人與國又有何用?只不過說起來讓人誇讚一聲而已。

棗花雖小,桑葉雖柔,但它們能結出果實果腹,能讓桑蠶吐絲製衣禦寒。我等讀書人,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君王、為了黎民?

文人手中的筆,本來就是為了自己“平天下”的目的而磨礪。

餘柏林對牡丹圖和題詩觀想許久,終於茅塞頓開,走出迷障。

是他想岔了。

先別提穿越前後社會背景不同,就算是後世,文人手中的筆,又何止是消遣?

不過是後世多用白話文,其用來抒發自己目的的文章也是白話文罷了。國學那時候是國之瑰寶,是技藝,是修養,是藝術品。所以才會超脫世俗之上。

而現在,詩詞歌賦,都是世人慣用抒發感情的手段而已,並沒有後世賦予的諸多意義。

就像是後世放在博物館中嚴加看守的國之珍寶,在現在,不過是隨處可見的官窯花瓶,對於富貴人家,也就是插花擺設這一種用途而已。

餘柏林想通之後,以“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一句詩回贈。

曾毓見後,拈鬚微笑。

此番互贈,也在後世傳為佳話。

餘柏林在開啟心中桎梏後,行事更加雷厲風行。

布政使權力很大,有任命手下文吏的權力。

餘柏林張榜求賢,一點不顧及別人關於他濫權的閒言閒語,開卷取吏。

邊疆也有許多能人異士,一些屢考不中但本身具有一定才華之人。餘柏林和曾毓經過精挑細選,再加上原本留下的下屬,以及自己帶來的人,重新選拔出文吏隊伍,很快衙門就順利過渡,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炮灰攻只想種田

蘿蔔精

半世浮華

孟無為

臥底師妹每天都想反水

桃久枝

(系統)退散吧,灰姑娘

顧楚

她冷漠又撩人

依存體質

穿進豪門,海洋考古女博士贏麻了

瑗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