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盛世文豪,木蘭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興趣的科學雜學。

所以當有人叫囂著廢除高考恢復素質教育的時候,在餘柏林他們這種階層的人心中,不由覺得好笑。

就像是現在的寒門學子叫囂著取消科舉恢復九品中正一樣可笑。

這統一的考試就算有諸多弊端,也是目前唯一相對公平,可以讓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式。

或許它只是一根獨木橋,或許有人不經過這根獨木橋也能改變命運,但它至少是一條大眾可以走的途徑。

不然要論素質教育,誰比得過他們這群有錢有閒有關係的人?

餘柏林只是國學大師,其他略有涉獵。在他們這個層次的人而言算是較為普通。他家一老爺子,是著名教育家、著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

又是“xx家”,前面還要加上“著名”的形容詞,可想多厲害。

而位老爺子的友人,都是這種人。

餘柏林搖搖頭。就算他同年齡的人中,也有比他厲害許多的。他只能算是爭氣。

這群人要是穿越到古代,只要能活下去,照舊是能人。

一個人若真厲害,到哪都厲害。就算是他,好歹有信心科舉做官。

縣試府試院試之前,都需要秀才以上功名者作保才能參加考試。許多老秀才就是靠此賺外快。就算是自己的學生,那些秀才多半也要收取錢財,只是收多收少。

這是一個潛規則,陳夫子雖說是舉人,在擔保的時候也收了些錢財,收的不多,意思意思,以免遭人怨恨,說壞了規矩。

不過陳夫子轉手就送給餘柏林一本厚厚的冊子,說是自己遊學心得。

這可比那一貫銅錢不知道貴重到哪兒去了。而且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四書五經,科考之時,四書必考,五經則任選一經,讀書人稱作“治本經”,和後世高考分科一樣。

治本經多師徒傳承,陳夫子治的《春秋》,恰巧餘父治的也是《春秋》,餘柏林自然治的也是《春秋》。

不過,或許不是碰巧,正因為陳夫子治《春秋》,文成焯才會推薦餘柏林向陳夫子求學吧。

《春秋》微言大義,是餘柏林前世最為喜愛的著作,對其研究也最透徹,各朝各代關於春秋的著作他都有熟讀。

從秦之後,餘柏林所處華國曆史和此處完全不同,但對儒學的推崇,卻是一致。

餘柏林的策論經陳夫子評價,若無意外,院試理應排名前列。

是否能延續第一,造就小三元,就要看主考官的愛好了。

秀才三試,都不考經義,只考“帖經”,即默寫。

這“帖經”有填空、有問答,有書中原句,更有必須結合上下文推斷。沒有一定邏輯能力,僅靠死讀書,在最簡單的“帖經”這一場,就得折戟而歸。

除了“帖經”之外,還有“雜文”、“策論”兩科。“雜文”即一詩一賦,“策論”即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髮表見解,提出對策。餘柏林“帖經”“雜文”被陳夫子評價為可直接參加會試,只有“策論”稍遜一籌。

倒不是餘柏林“策論”寫的不好,而是他對這個朝代瞭解不深,不知道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也不知道如何揣測考官、甚至朝廷的意思,導致束手束腳。

除了“策論”之外,餘柏林的“經義”更加堪憂。其原因也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他那時候的經義已經去偽存真,有了極大發展,且符合他當時的社會狀況。現在他的經義寫出來,就是驚世駭俗。

若是他已經成名之後,到可以著書立說,說不得能成為一世大儒。但現在他只是個小童生,拿出與前人完全不同的理論,那叫找死。

餘柏林於經義上造詣非凡,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炮灰攻只想種田

蘿蔔精

半世浮華

孟無為

臥底師妹每天都想反水

桃久枝

(系統)退散吧,灰姑娘

顧楚

她冷漠又撩人

依存體質

穿進豪門,海洋考古女博士贏麻了

瑗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