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二章 逐一處置(二),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堂之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生怕劉衍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

劉衍看著眾人的樣子,心中冷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既想阻攔新政和軍改的落實,又不想被責罰,天底下怎會有如此美事!

此時劉衍看向了翰林院詹事姜曰廣,雖然大堂上也坐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學士,比如大學士王鐸,但是姜曰廣的聲望卻是最高的,所以劉衍便最先留意到了姜曰廣。

歷史上的姜曰廣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天啟六年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鮮,去時不帶中國一物,歸時不取朝鮮一錢。為此,朝鮮人特立懷潔碑紀念他。

而後姜曰廣奉旨閱視島帥毛文龍,上疏贊其為豪傑。天啟七年夏,魏忠賢以姜曰廣為東林黨人,廢不用。崇禎初起為右中允,後官至吏部右侍郎。又因事定罪,貶為南京太常卿,於是借病辭歸。

崇禎十五年,姜曰廣被起用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崇禎帝常言:“曰廣在講筵,言詞激切,朕知其人,每優客之。”

崇禎自縊後,姜曰廣與呂大器等議立潞王,遭馬士英反對。弘光時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史可法、高弘圖併為南中三賢相。後為馬士英所忌,並羅織其五大罪狀,姜曰廣乞休歸。

永曆二年,金生桓在江西反正,邀姜曰廣起義,計劃與閩、桂、吉、贛等地義師共相策應。後因寡不敵眾,

永曆三年正月十八日,南昌城被清軍攻陷,姜曰廣留下“六歌”及絕命詞一章,率全家三十二口投塘自盡殉節,另有一說姜曰廣是縊於敕賜故翰林郭思顏仁臣之心坊下,時年六十六歲。

劉衍心中嘆息,姜曰廣的能力還要比史可法強一些,在歷史上也是以節烈著稱,始終堅持抗清,就憑這一點,就能夠讓姜曰廣在如今的朝中有一席之地。

於是劉衍說道:“翰林院詹事姜曰廣抗拒新政,著免去姜曰廣職務,但年及其以往的功績,暫調任姜曰廣為吏部主事,以觀後效!”

姜曰廣頓時愣住了,心中明白,劉衍雖然給自己降職了,但卻給了自己一個復起的機會,如果自己不識好歹的話,恐怕此生就真的再沒有機會了。

姜曰廣長嘆一聲,心中暗道:“吏部主事也好,我就要在朝廷中看看,這新政、軍改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於是姜曰廣共拱手為禮,轉身離去。

此時副都御使阮大鋮看到姜曰廣、馬士英、史可法、高弘圖等人的處置結果,全都被劉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雖然全都被降至,並且趕出了朝廷的“權力核心”,但是卻依然在朝中佔有一席之地。

所以阮大鋮也躍躍欲試,心中暗道:“也許此番劫難我也可以化險為夷,至於新政落實之後的損失,也只能以後再說了,先保住官位最重要!”

可是劉衍卻沒有理會阮大鋮,而是看向

了原兵部侍郎張國維,以及大學士王鐸

張國維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授番禺知縣。他在任期間,興學校,課農桑,以德化民,很有治政的能力。

後張國維於崇禎七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主持興建繁昌、太湖二城,還曾疏浚了松江、嘉定、上海、無錫等地河道,修築了吳江、江陰、蘇州等縣橋、塘堰、漕渠。

崇禎八年,時任巡撫都御史的張國維同巡撫御史王一鶚修吳江石塘,勘核全坍應修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平望西諸聚水缺,應築內外塘七百六十丈,並修長橋、三江橋、翁涇橋。他針對太湖洪水下洩不暢,曾於崇禎九年上書請求開浚吳江縣長橋兩側的洩水通道。

因此,《明史》上說:張國維“建蘇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內外塘,長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鎮江及江陰漕渠,並有成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唐

東仙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