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六章 刺刀,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督造處,只是仔細一想,刺刀要保證與鳥銃的介面處嚴絲合縫,否則不配套的話,在戰場上是要出人命的,總不能讓將士們稍一用力,刺刀就應聲而掉吧?
所以這刺刀的研發和製造,還是由火器督造處負責更為合適。
譚曉大等人聞言,都是嘖嘖稱奇,而譚曉大更是見多識廣,想了片刻,便說道:“屬下記得,早些年似乎就有人打造過類似的東西,叫什麼銃劍的,也是安裝在火銃上,以便讓火銃手可以近戰殺敵。只不過那種東西似乎並不好用,後來便再沒人打造了。”
劉衍點了點
頭,譚曉大所說的的確如此。早在大明景泰年間,就有人將矛頭安裝在火銃上,將火銃與長槍融為一體,稱之為銃劍,此事還被記錄在《大明會典》中。
而西方將冷兵器與火銃結合在一起的嘗試,要比大明完將近一百年,而且也只是簡單的在火銃的銃管上,用繩子綁上一截矛頭而已,同樣非常不實用。
直到歷史上的1647年,法國軍隊才打造出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刺刀。只不過這種刺刀也很侷限,必須要插在火銃口內,使用刺刀,就不能射擊,很是雞肋。
而劉衍此番要求火器督造處打造的刺刀,並不是後世常見的那種扁平的刺刀,因為刺刀對於鐵料材質的要求非常高,材質質量不好,刺刀便非常容易折斷、損壞,以這個時代的鍊鋼技術,暫時還達不到要求,哪怕青萊鎮的冶煉水平已經是大明首屈一指。
所以劉衍設計的刺刀是三稜刺,因為三稜刺的刀身是稜形的,對材質的要求低於扁平刺刀,在結構上也更為結實。三稜刺的殺傷力就更不用說了,後世紅色軍隊裝備的三稜刺是公認的“禁忌”兵器,一旦刺破身體,便會造成無法癒合的三角形傷口,這種傷口根本無法包紮,只能縫合,而此時不管是清軍還是流賊,顯然都沒有這種高超的醫術水平,只能放任傷兵流血而死。
隨後劉衍拿出了刺刀的設計圖紙,劉衍為了在安裝
刺刀的前提下,能夠保證鳥銃正常射擊,採用了歷史上使用較早的裂口式安裝法,使用套管安裝三稜刺刀。
新軍鳥銃手在平日裡將刺刀裝在劍套中,需要使用的時候,再取出來安裝套在銃管上。
譚曉大仔細看著圖紙,說道:“總鎮設計的刺刀打造起來並不難,火器坊那邊分出些人手來,只要做好了模具,一個月就能打造幾萬把都是可以的,畢竟現在鐵撅山鐵料場供應的鐵料非常充足,庫房內就有數量可觀的存貨,隨時可以開始打造。”
“只是,這刺刀真的好用嗎?”
劉衍笑著說道:“當然好用!不過刺刀打造出來之後,兵部也要進行一連串的改革,首先各營長槍手要大規模轉為鳥銃手,隨後所有的鳥銃手裝備刺刀後,要進行專門的刺殺訓練,讓鳥銃手們熟練的使用刺刀。”
“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各營鳥銃手學會使用刺刀結陣殺敵,這將是我新軍戰法的變革!”
田輝敘與荀景雲當即領命,二人表示回去之後,便會立即擬定各營改革的計劃。
譚曉大說道:“如此,屬下就安心打造刺刀便是,只是總鎮能給屬下多少時間?”
劉衍犯了難,說實話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原本劉衍希望能在下次出戰前完成這次兵備上的變革,讓各營裝備了刺刀的鳥銃手儘快形成戰鬥力。
可是劉衍不確定兵部會在什麼時候下令,徵調新軍再趕赴遼東戰
場,所以這個時間有多少,劉衍也不知道,估算來看,應該是不夠用的。
“凡事都是趕早不趕晚,火器督造處儘快抽調足夠人手,現在武庫中的鳥銃等火器數量足夠了,下一步就集中人手打造刺刀。”
“對了,還有火炮,火器督造處要為炮營打造更多、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