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炮營擴編,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白沙巡檢,與葡萄牙人有過多次接觸,熟知佛郎機效能的明朝地方官員何儒,帶領有豐富經驗的廣東工匠奉詔到南京,在當時裝置精良的火器製造處操江衙門開始了佛郎機的仿製。
嘉靖三年四月,第一批三十二門大樣佛郎機仿製成功。
《大明會典?火器》中詳細記載了這批佛郎機的情況,它們全部用黃銅鑄成,每件重約三百斤,母銃長二點八五尺,另配四個子銃,可分別裝填火藥,輪流
發射。
緊接著,明朝又陸續仿製了數量更大、形制更多的各式佛郎機,裝備北方及沿海部隊,使明朝守邊的戰鬥力大大加強。
明朝工匠仿製的過程中,除保留和吸收國外佛郎機的優點長處外,還作了許多新的革新和改進,使之更適於明軍各種條件下實戰的需要,明代仿製佛郎機的情況,在《明會典》和戚繼光兵書《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中有詳細的記載。《明會典》記仿製的佛郎機就有大樣、中樣、小樣三種。
此番炮營擴編,劉衍便想要將炮營原本裝備的佛郎機炮全部更換掉。
炮營現有的佛郎機炮,全都是重約三百多斤,發射四斤左右炮彈的大樣佛郎機炮。這種炮射速快、準確度好,但是威力稍顯不足。
劉衍於是在錢樰的擴編計劃上做出批改,要求火器督造處改良佛郎機炮,將大樣佛郎機炮改良為可以發射五斤炮彈,射程為兩裡的火炮,以進一步增強炮營的火力。
炮營的佛郎機炮要更新替換,淘汰下來的老式佛郎機炮,劉衍準備全部部署在青州府城、萊州府城,以及靈山衛等各處城池上,以增加各處城池的火力防護。
同時對於紅衣大炮,劉衍也經過了一番推敲,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此時明軍中裝備的紅衣大炮型號繁雜,各種樣式、大小的都有,劉衍需要對比一番。
所謂紅夷大炮是歷史上十六世紀左右,歐洲各國率
先製造出來的,在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也稱為紅衣大炮。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與葡萄牙也。
此時明朝官方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
據考證,當時明朝進口的紅夷大炮只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後來因臺灣問題與荷蘭人交惡,大多數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得來的,明朝當時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還做中間商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賣給明朝。
紅衣大炮不同於佛郎機炮,那是真正的重火力,在明末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天啟六年,明軍使用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發揮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後金兵馬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血肉橫飛、屍積如山,是努爾哈赤成軍以來的首次挫敗。
在之後的寧錦之戰中,紅夷大炮再次發揮巨大威力,明軍大勝。
崇禎四年正月,後金在瀋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他們還創造了\"失蠟法\",化鑄鐵為鑄鋼,以複雜的退火、淬火程式處理火炮的不同部位,使鑄炮工藝領先於明朝。由於夷字犯上滿洲人的忌諱,紅夷大炮便更名為\"紅衣大炮\"。
皇太極在八旗軍設定新營烏真超哈營,後來佟養性任總兵官,曹振彥任教官,開始運用炮兵戰術。
可見在明末時代,不
管是明軍還是清軍都對紅衣大炮非常重視,劉衍也不例外,在這個沒有開花彈的時代,紅衣大炮無疑是最好的重火力來源。
在劉衍再三思考之後,決定將炮營裝備的紅衣大炮大小,從三千斤增加到四千斤,配備四輪重型炮車承載,由馱馬拉著機動。
同時還要在紅衣大炮上增加炮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