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增加肉食,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克。武藝為上等的墩軍,每天吃四兩肉,近一百五十克,已經相當於後世小日本陸軍昭和六年的伙食標準了,不可謂不高。
不過就算如此,劉衍的六旗墩軍一年下來吃的肉也不少,這還不算堡內其他軍戶百姓對肉食的需求。而且隨著劉衍勢力規模的擴大,這肉食,將越來越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眼下大明的肉食較為單調,除了豬羊,就是雞鴨魚等。而且眼下大明各地的災害越來越嚴重,大江南北一樣的物價飛漲,據守去年靈山衛城一口豬的價格竟相當於一頭耕牛,如果都要買肉吃,即便大盤堡現在比較富裕,也難免吃不起,所以劉衍決定還是自己養算了。
思索了一番之後,為了避免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劉衍決定飼養的肉食來源儘量雜一些,除了豬羊,雞鴨魚都要養。
不過靈山衛的環境顯然不能大規模養羊,這裡是山東南部沿海地區,沒有大片的草場來養羊,只能便隨便養一些就好。劉衍還是傾向於養雞,養雞的成本比較低,不但可以圈養,還可以放出去自己找食吃,不用怎麼操心,雞還可以下蛋。
同樣養鴨也是如此,可以放到河裡去吃魚蝦,同樣鴨也可以下蛋。如果趕上了蝗蟲災害,還可以趕著那些雞鴨到田裡去吃蝗蟲。
不過讓劉衍比較頭痛的是,雞鴨的傳染病多了點,一個雞瘟過來,可以死得一隻雞都不剩。
同樣養魚的成本也比較低,還可以建在豬欄下面,而且豬糞、雞糞、鴨糞都是很好的飼料,可以大大減少塘魚對飼料等食物的需求。遺憾的是養魚需要很多水,雖然大盤堡在沿海一帶,可是淡水資源也不豐富,只有一條南河比較近,但是水流也不是很大。
最後考慮到出肉率的問題,劉衍決定還是以養豬為主,養雞鴨魚為輔,實行多種牲畜經營模式。
不過這時候養豬也不容易,這時候大明朝的豬並不是後世的那種白胖的家豬,後世的那種白豬其實是從西方引進的外來種。
此時大明的家豬是通體黑色的,就是後世所說的柴豬,養一年也不過一百三、四十斤,最多也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生豬出肉率大概便是七十斤到八十斤肉。達到兩百多斤的大肥豬約要養兩年。
而且這個時代也沒什麼剩飯剩菜之說,人都不夠吃了,豬還有得吃?所以家豬隻能吃豬草加些糠,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出去討豬草。
而且大規模養豬,會下仔的母豬與眾多的小豬仔也不好找,思來想去劉衍決定先養一百頭豬,後續再慢慢擴大規模。
劉衍決定大規模養豬的訊息傳出後,當時就在大盤堡內成為熱門話題。
小旗官苗紹被劉衍派去購買豬仔,以及雞仔、鴨仔、魚苗,羊羔等牲畜,苗紹隨即帶上一隊墩軍,又帶足了銀子,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軍戶等,直奔古鎮巡檢司,然後去了靈山衛城,最後才買齊了劉衍需求的畜類苗種數量。
在苗紹帶人去購買畜種的同時,劉衍也調了一批的大盤堡軍戶,在西通渠一帶建了一個畜場,並且還靠著南河的位置挖掘了兩處魚塘,準備養魚。
豬羊等當然不能養在堡內,只得建在堡外。在西通渠的末端,這裡已經淤塞廢棄,由於大水車的引水灌田,水流到了這裡,便匯成了一片的水窪之地。
劉衍讓人在這裡挖了兩個魚塘,在魚塘的上方用土墊高,在這裡建了幾個豬圈。在豬圈的旁邊,又建了一些的鴨圈與雞圈。
以後豬吃豬草與糠,雞鴨或是吃豬的糞或是自己出去找吃的。而下面池塘裡的魚則可以吃豬糞、雞糞與鴨糞。這些糞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肥田。如此便形成了一種迴圈飼養方式。
此外在距離畜場不遠的地方,隔著一片窪地與水溝,劉衍還調集一些軍戶在那邊種了十幾畝的菜地,以供養大盤堡的軍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