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力鑽床,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器督造處、兵甲督造處新修建的鑽床工坊已經建成,位於南河北岸。兩個督造處各有一個鑽床工坊,互不干擾,每一處工坊都有數十間房屋,以高大院牆圍繞,在這邊還有一些墩軍把守。
王家莊管隊官魏漢從各處軍戶中,招募了三百多人手,另外譚曉大、徐樂也調集了一些工匠過來,很快這兩處鑽床工坊就開始投產了。
如今已經開春,南河已經全面解凍,河中的水流也算端急,在上游,陳勳招募民夫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修建了一座簡易大壩,算是可以暫時滿足水力鑽床的需求,將來再逐步完善這座大壩。
這一天,劉衍在陳勳、魏漢、譚曉大、徐樂的陪同下,來到南河沿岸,視察這兩處水力鑽床工坊。
在河邊不遠處便是兩座規模不小的院落,這兩個院落在面臨河岸的一面,並沒有院牆,而是直接安置了若干個水力鑽床。劉衍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院落,看到了一具龐大的水力鑽床,一個木石制的簡單機械,就安置在河邊在水流的作用下,石盤便帶動鑽頭緩緩旋轉前進。
這水力鑽床看上去很簡單,但優點卻很明顯,鑽頭鑽管、的時候永遠不會累,而且可以保持固定的精度與質量。不像人力或是畜力操作那樣,因體力與精力的原因出現偏差。
而且劉衍在觀看了兵甲督造處的工坊時,只見那些水力鑽床已經被改造了一番,鑽頭的
位置換成了砧臺和固定的榔頭,鑽床在水流的帶動下,透過齒輪和活杆帶動榔頭不斷上下運動,敲擊砧臺,實現穩定的輸出,用來打製鎧甲的相關鐵製部件。
如此可以大大節省人力,畢竟機械的力量不會衰減、大於人力,而且穩定可控,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按照劉衍的估計,就這簡單的水力鑽床,比起人力、畜力來,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幾倍,一個工匠還可以同時照看幾臺鑽床。如果以後有機會改進,或許一臺水力鑽床的效率更可以提高十幾倍。
當然,這種水力鑽床也是有缺點的,便是成本較高,操作時也經常需要更換鑽頭,根據一旁譚曉大和徐樂的介紹,這水力鑽床成本與工作效率是一對一,不過劉衍看來這還是值得的,畢竟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都算不上問題,現在還是以效率優先。
比起將來的大量生產鳥銃、打製鎧甲部件,這些成本是劉衍可以承受的。
而且以劉衍目前的情況而言,對燧發鳥銃的需求量龐大,光是新軍將士的裝備就需要三千餘杆鳥銃,每日操練下來,還會消耗不少的鳥銃,日積月累之下,鳥銃的產量就必須穩定、持續,這樣才能供應得上。
如今靈山衛的工匠也是缺乏。機械的推廣並不會出現搶奪工匠飯碗的問題,反而可以讓這些工匠學習到新的本事,雙贏的局面。
看著這龐大的水力鑽床,劉衍贊
嘆不己,而後問道:“譚主事,用這鑽床鑽取銃管,多少天可鑽取一根銃管?”
譚曉大略略估計了一下,說道:“回大人,往日用人力鑽取銃管,需要近月時日,而用這種水力鑽床日夜不停的快速、大力鑽取,一日之內,便可鑽取銃管兩根!”
大明的鳥銃通常為八稜型,銃體一頭粗一頭細,粗的做銃腹,細的做鏡口,火銃初制時還是粗胚,膛內粗糙不平,這樣的火統,自然不能作戰,便需用鑽頭將銃膛鑽大鑽光。鑽膛技藝較精,人力也有限,在大明,好的鑽頭與挫刀都是採用上好的墮子鋼,墮子鋼己經算是此時上等的硬鋼,但其實鋼性與後世的鋼材還是相差甚遠,用墮子鋼鑽銃膛,還是很難鑽,一個月才能鑽光也可以理解。
而且銃膛鑽好不就完了,還需用四稜的鋼條將膛內舌光刮淨,又製作螺絲後門等,所以當時打製一門鳥銃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與裝置,產量還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