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軍的損失,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之戰,多爾袞的正白旗領數旗攻打劉衍所部防守的正面,各旗的傷亡人數加在一起達到了近千人,不過披甲人與旗丁傷亡人數合起來不到三百人,看上去損失雖大,但實際上對多爾袞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

也怪不得多爾袞這樣想,他們八旗軍的結構有些特別,大體為阿哈、披甲人、旗丁三種。

阿哈就是奴隸,或為漢人,或為朝鮮人,或是東北各部落之中的男丁。這些人無甲,甚至有些人連兵器都沒有,隨軍出戰時,他們一般只是作為雜役或著炮灰使用,或餵馬造械,或填取濠溝,或挖掘城磚使用,說白了就是戰場上的“消耗品”,死的再多多爾袞都不會心痛。

這些阿哈每次隨軍人數雖多,有時甚至可達數萬人,不過並不列為清軍的戰兵人數。這些人是清軍輔兵中最大頭,由於這些人的家小都留在後方,他們如果逃跑,家小就別想活命,由不得他們不賣命。

而披甲人多為東北各降人部族,民族多樣,多為黑龍江與松花江流域的鄂倫春人、錫伯人、鄂溫克人、索倫人、達斡爾人、赫哲人、苦夷人等,滿洲人統稱他們為野人,多從各處山地河流蒐羅而來。

由於這些人戰力強悍,所以他們是清軍中炮灰的主要戰力。死兵在前,銳兵在後,該處死兵,很多便是這些部族中人。由於戰事頻繁,這些被充為炮灰的東北部族兵,

到了後面,很多部落都消失了,可見滿清的殘暴。

便如赫哲人,在明朝中葉的時候,還是幾萬人口的大部落,到了滿清入關之後,全族死得只剩幾千人口。一直到了後世,全球赫哲人的總人口都不到三萬人,這便是東北炮灰部落的典型代表。

他們雖號稱死兵重甲,其實也是奴隸兵,沒有自由,不可逃跑,否則就是全部落等著被剿滅的下場。披甲人地位高於阿哈,最後才是滿蒙八旗的旗丁們。

八旗以牛錄為單位,三丁抽一,一丁披甲,餘者為散丁。這些披甲兵中,一部分為巴牙喇兵,餘者為步甲、馬甲兵。戰時披甲旗丁為主力,餘者旗丁作為普通士兵使用,大多要隨軍出戰,上陣撕殺。

皇太極時改革軍制,設立巴牙喇營,阿札哈超哈營,噶布什賢營後同樣如此。

在八旗制度完善之後,清軍與明軍交戰,向來第一波先驅使漢八旗作戰,第二波驅使蒙古部落兵作戰,第三波驅使東北各部落兵作戰,第四波驅使蒙古八旗作戰,最後才是八旗滿洲的軍隊上陣。

雖然現在清國八旗蒙古與八旗漢軍的結構還不怎麼完善,不過驅使炮灰雜役攻城攻壕作戰,八旗滿洲各旗主們己是極有心得。

今日一番激戰下來,看似八旗軍一天就傷亡二千五百多人,其實近二千人的傷亡都是軍中雜役。軍中外族披甲人,真正滿、蒙八旗的旗丁的傷亡人數還

是較少的。

對八旗來說,那些雜役無足輕重,只要從大明等地擄獲了人口,要多少有多少。至少披甲人,消耗完了,再去深山老林子抓就是了。

只要旗丁大部不失,那些部落還不是乖乖就範?昨日下午清軍攻打營地,各旗傷亡人數上千人,今日更是增加到二幹五百人。算算初次進攻明軍營地的傷亡人數,幾天下來,圍在鉅鹿的八旗軍傷亡己高達五千多人,其中旗丁的傷亡人數也超過一千人。

這樣的傷亡人數對於八旗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雖然還在多爾袞的心裡承受範圍內,卻也不可避免的開始對明軍恨意交加。

這些損失的兵馬中,八旗滿洲鑲紅旗與鑲白旗己是傷筋動骨。鑲紅旗連帶兩個八旗蒙古,最終折損人數一千三百多人,大部分是披甲人與旗丁。不算雜役,多鐸的鑲白旗損失了一千多披甲人與旗丁,幸好近千的重騎與巴牙喇兵保住了。

也是多爾袞等人小心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唐

東仙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