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到處視察,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氣,從這些文人武將手中徵糧是不可能了,龐大的利益反撲,會將劉衍撕成粉碎。窺一斑可見全豹,經過劉衍這些天的調查,千戶所城各的所有能撈取利益的地方,商業,礦業等,全部被豪強地主文人武將分割完畢,自己要使軍民富足,只有另闢蹊徑了。

夏河寨前千戶所不同於王家莊,這裡面的利益勾連深如大海,劉衍雖然是一處防守官,可也只是小小的千戶官而已,大明的千戶官多如

牛毛,劉衍清醒的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在自己手中的實力真正強悍起來之前,絕不會將自己放到利益集團的對立面去,只會借勢而為。

許銘跟隨劉衍日久,他自然明白眼前的情形,他說道:“千戶所城附近,應該還有大片的荒地吧,我們不從那些文人武將手中徵糧,參照王家莊的老辦法,另外開墾荒地,分給那些沒有田地的軍戶百姓,應該可以開闢出一塊新的天地。”

戴璟彬道:“許銘兄弟,你說得容易,要開墾荒地,需要多少錢糧?靠近水源的地方,可都有豪強佔據。在無河渠之地開墾農田,這投入就大了,所有的水利設施都要重新開挖!”

在南河邊上,當地的文人武將不願意拿出大批的錢糧來興修水利,對於灌溉不便的地方,他們其實也是大打灌井,投入太大時,他們也一樣選擇了放棄。

對於普通的軍戶百姓來說,他們更是有心無力,其實大明一向鼓勵開墾荒地,只是墾來的荒地最終又被豪強侵佔,而且越來越沉重的稅役,又迫使他們放棄耕地,逃荒別處。

產出抵不過投入,造成的結果,就是夏河寨前千戶所附近有大片的荒地閒置。卻是無人願意前去開墾。

南河邊上,文人武將不願意拿出錢糧修茸水利,劉衍同樣也沒有興趣拿出錢糧來疏睿這些河渠,為這些收不上稅糧的田地作無用功。

劉衍說道:“別無他法,

只有開墾荒地一條路,投入雖大。只要熬過最初這一關,將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劉衍估計,在離河渠遠的地方開墾荒地,只有挖掘磚石深井,各種成本算上,需要二十多兩銀子,每井可以灌田二十餘畝,雖然劉衍可以想出種種辦法來節省財力,不過最終的投入還是非常大。

這時候,劉衍便分外想念後世那些紅著、土豆等高產耐旱作物,可惜的是,這種高產作物要移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沒有適應當地地理氣候的相應良種,就算找到這些作物。勉強種植上去,產量也達不到滿意的效果。

大明崇禎年間,楊鶴、洪承疇、張彝憲等人治理陝西時,為了幹出成績,張彝憲曾在陝西當地強制推廣紅薯與白薯,結果卻是鬧出了民變。事實上,紅薯等高產作物一直到清時的乾隆年間,才在中國北方廣泛推廣,這其中不是官府不盡力,而是種子的問題,紅薯的高產種子直到滿清中期才培育出來,此時明末是沒有的。

劉衍估算今後幾十年內,那些的高產耐旱作物,自己都不用想了,不過從大盤堡與王家莊的經驗得知,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與規劃,讓軍民們安心屯種,解決軍民們的吃飯問題還不是難事。特別是夏河寨前千戶所這個地方資源這麼豐富,只要好好經營,完全可以讓夏河寨前千戶所成為靈山衛的富饒之地。

劉衍在後世對明末

歷史和地理研究極深,根據夏河寨前千戶所地理的瞭解,這夏河寨前千戶所。也就是後世的膠南縣境內,開墾的耕地面積達四十多萬畝,其中大部分還是水澆地。從隆慶年開始,夏河寨前千戶所還種起了各種蔬菜和高粱、玉米。眼下就算其中有幾萬畝田地被豪強所侵佔,餘下的田地開墾起來,完全可以解決軍民們的耕種需求。

不但如此,夏河寨前千戶所境內還有大批的山地林場,北面的鐵撅山,南面的琅琊山,都是很好的林場所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唐

東仙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