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費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6章 道途皆可至,細說紅塵,真費事,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卓陽河中,靠著船伕搖櫓,一艘小舟一直順流而上,到了今天,小舟也已經到了當初那一場沒能起勢的洪水上游河段。

當初的那一場洪水不算嚴重,河道兩岸大多數房屋等建築得以倖免,可是一些已經被沖毀的房屋,到了今天也沒有完全恢復。

岸邊的那些農田倒是看著還行,也有秋收的痕跡,遠方的炊煙看似也有幾分祥和寧靜的感覺。

灰勉就站在齊仲斌肩膀上踮起後爪眺望遠方。

「就這點小洪水,在平州附近尚且不能治理妥當,官府不治,當地捐獻的賑災銀也不見落到實處,沖毀的橋都不見修繕幾座的。」

齊仲斌慢慢搖著櫓,視線始終平靜。

「皇帝被稱為天子,其實也有幾分道理,與其說是美譽,不如說是應人間之道的責任,天子失德,久之道則亂,天下亦亂!於大圭而言,鄭怡明的出現便是大劫。」

聽到灰勉和齊仲斌的話,易書元從船艙中走了出來,如今的他也不再是平州城中擺攤人的樣子,鬚髮歸於原本的模樣。

他笑著看向齊仲斌。

「那便要看所謂大圭究竟是什麼了,只是一國稱呼,還是萬千黎民所聚,說是大劫,亦是希望,天地乾坤萬物變化並非絕對。」

「先生您出來了」

灰勉跳到了易書元肩頭,後者摸了摸它的腦袋,又在船頭位置盤腿坐下,隨著小舟行進微微搖晃。

「先生,您想什麼呢」

「沒什麼!」

其實這幾天易書元一直在思考推敲一些事,既想著人世紅塵,也想著自身修行,更想著自己自入道開始修行至今的經歷,也包括歷經的劫數。

自己經歷的二十四節氣變化,有些確實是很明確的劫數,有些卻如春雨細潤無聲,難言明確的訊號,只是心中隱有所感罷了,甚至都不知是不是度過。

當年最早就這種感覺的或許是安頓好卓晴之後的穀雨了,之後更為深刻的則是保康離去時的冬至。

此中變化也非盡是天發殺機。

曾以為天道雖不欲我道成,但隨著修行深入,易書元有時也會想著天地之大可容萬物何不容我

縱有二十四節氣應二十四劫變,但真的是成二十四劫就能道行圓滿麼

只怕也未必的,反之亦然。

真論所謂劫的氣息,這一次易書元略有所覺,上一次他尚在化龍過程中,弟子在大庸京師,同樣也有所覺。

若要對照,本該是應立秋與小寒,因為易書元自己推算中並未歷經此二劫。

但由心而感,而大庸京師的那一場荒謬鬧劇倒是能算對應,可此番圭國的更類白露,三伏過酷暑乃金行漸盛,天下兵戈起!

若如此算的話,難道當年白露未過也不對!

當初乃是煉製道器時刻,白露言金殺機至,比現在這次感觸強烈得多。

易書元眼神平靜地看著前方的水面,不時能看到水中游魚逃竄,也有跟船遊動的。

「亦如舟行水面魚在水中,萬物眾生所共處的天道規律,人人獨行於外,人人又包含其中有時候它找來,有時候是我找去.」

易書元喃喃著,心中似有波光拂動。

所以易書元啊易書元,你雖特殊,雖然自視甚高,然天地之間有情眾生無人遜色於你,天道諸劫人人皆有,二十四節氣所衍化亦不過是天地間劫難的顯現方式。

只是乾坤之道通感之強,於道境中也更敏銳罷了。

前世種種以及那方天地所攜之道一直是易書元的寶貴財富,思至妙處不由會心一笑。

「人人皆有,也人人皆可成道!」

肩頭的灰勉聽得很仔細,但它不知道先生此前心中所想,自然聽得眉頭緊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細說紅塵

真費事

轉世仙帝:支教偏遠山區

38大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