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敵軍潰敗收穫頗豐,從新亮劍開始,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倉庫一腳踹開大門,倉庫裡堆滿了東西。四周堆著成堆的糧食,有玉米麵、土豆還有白麵。在往裡是一個個的水缸,開啟一看,大的是水,小的是鹹菜。架子上是一顆顆大白菜還有鹹肉。西北缺水,一人裝了四五皮水壺又用充氣羊皮囊裝。“這水還是井水,真不錯。”“看還有醃製小黃瓜。”二人這次又發財了。旁邊有個臨時羊圈裡面還有幾十只羊。一千多人把能拿得拿了個乾淨,連夜向後山撤退。張楚軍比李雲龍的優勢就是眼界和在劇情不大變的情況下模糊知道敵人情況。李雲龍應變能力最強,張楚軍從戰火裡滾出來也不差其他同級指揮員。
沈泉作出了報告,“這一戰我們消滅了敵人一營,二營、騎兵連、警衛連、團部和三營一個排。繳獲裝備:迫擊炮6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12挺。步槍新漢陽造936支,土造步槍237支。盒子槍、手槍56支。手榴彈3000多顆還有鞏縣產的手榴彈50箱2500顆。子彈一萬多發。馬刀87把、大刀39把,戰馬211匹。”“這蔣委員長真是大方打小日本也沒見他這麼就叫積極。”張楚軍說到。
新漢陽造,我國防制改進。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奧匈帝國、土耳其和衣索比亞等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
1904年,漢陽兵工廠對此槍進行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德國18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妀進了槍托更適合亞洲人。漢陽造是抗日時期國內各部隊抗擊日寇的主要裝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