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章 臨近師團部,從新亮劍開始,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41師自從開戰一開始就一直保持著無線電靜默。他們到底在那裡究竟要幹什麼?”戰區翁長官正對著集團軍劉司令發著火,對於這種不聽命令的軍閥作風他是深惡痛絕。
得知張楚軍要帶隊找土肥原的指揮部,讓其幫忙把41師的381團團長黃文斌帶上。黃文斌中等身材,一臉老實像。穿著一身嶄新的中美結合少將軍服。土不土洋不洋的,不像是第二次遠征軍軍服,該是給74軍準備的。
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後,隨著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為了統一軍服,國民政府也多次頒佈了服制條例,對於國民革命軍,也就是國民黨軍隊的軍服進行了統一規範。但中國仍然停留在軍閥割據的局面。各軍閥部隊的軍服種類、樣式、顏色、材料依然混亂不堪。
1935年蔣介石從德國買了30萬套德式鋼盔,主要裝備寧滬地區的嫡系部隊。黃綠色軍服,德式鋼盔,另外冬裝是稍微深一點的藍色。第一批制式軍服開始配發了,軍服以中山裝的樣式為主,融入了部分德式軍裝原素。
配有德式軟帽,更有利於鋼盔的穿戴。還有二個非常不錯的中國元素,綁腿,更有利於腿部的血液迴圈;千層底布鞋,對腳非常好。
工業革命以後西方紳士名流為了便捷,男士都以穿西裝為主。而我國長衫繁鎖、馬褂醜陋。中山先生決定設計一款中國人自己的服裝。借用當時日本學生裝原素,設計出中山裝,胸前二個小口袋,腰腹二個大口袋。樸素實用,美觀大方。健拔英俊的中國男士穿上中山裝將比西裝更加的帥氣。一些國軍將領在新服裝下發後還是喜歡穿抗戰前配發的帶有中山裝原素的老試軍裝。
抗戰勝利後又換了46式軍服,在35式軍服的基礎上增加了肩章和袖線,將官紅線、校官黃線、尉官藍線。模仿美軍用肩章表明軍銜,領章表現兵種。並用大蓋帽取代了之前的德式軟帽,整體風格就是向美軍靠攏。
也有部分軍官穿著翻領軍裝打著領帶,這些翻領軍裝可能是軍官們自行定做的,也可能是美援物資裡面直接拿來穿的。
黃文斌打仗中瘸了一條腿,張楚軍問他行不行?黃文斌表示他也是打了多年仗的革命軍人,可以跟上部隊。少將黃文斌,二個軍事記者跟著,一支百多人的小部隊,穿過各方交戰的戰場,找到41師的所在。黃文斌擦了下頭上的虛汗腿腳不便也是跟了上來。
張楚軍看著搖了搖頭,好好的地方軍頭不當非要去給中央軍當狗。開戰前戰區召見黃文斌,黃文斌站在衢城司令部的門口躊躇不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團長,為什麼會被戰區長官召見,自己已經明白了什麼。這一切都被遠處的柳纖纖看在眼裡,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只能提醒他不要出賣了大哥。
柳纖纖好像也有什麼難處,眉頭一直難已解開。翁上將召見了黃文斌,二人的談話只能到此為止了。一場陰謀就又要開始了。在忠於鄰袖和少將旅長的籌碼下,出賣了自已的大哥。
地方軍頭投到中央軍的也有一些混的好,比較大的官有皖南事變指揮者上官雲相,比較有名的有悍將黃伯韜。上官雲相原是軍閥孫傳芳手下一師長,孫部覆滅後投蔣成了反共急先鋒。黃伯韜張宗昌手下一旅長,張宗昌被蔣介石消滅後,投靠蔣介石。黃伯韜在碾莊最後關頭,“我不是黃埔系,但是覲見的特別通行證能排到17號,我知足了。”
張楚軍要去找的陝軍41師師長,雖二人未能謀面雖卻也早已相識。41師現在就隱藏在14師團師團部邊上最近的攻擊位置。“為了現在我全師官兵沒有開一槍一彈。”“是的師座,整個戰區我們的攻擊位置是最好的。”參謀長李久鼎道。二人用望遠鏡看著外面,指揮部被一些樹枝和沙袋隱藏著。全師的官兵就藏在一片廢棄的村落裡等著發起進攻幹掉鬼子師團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