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回根據地,從新亮劍開始,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分複雜。有文化的或條件稍好些的按字輩和讓村裡有些文化的人取名。沒條件的取個小名、賴名。以前把名字起得太過於高階,反而會不好,賤名好養活,所以名字聽起來很是隨意。
“雖然吃穿不是很好,不管家裡有幾個孩子那都是母親心裡的寶。那個縣、那個鎮、那個村的要記好,就是犧牲了也要讓戰士們有個大名。給他們立碑,不要找不到了。”在臂章後面簡單的寫上姓名、血型、某班排。
前段時間部隊去往冀中以北一帶發展打了幾次小勝仗,又被鬼子從河北趕回來了。冀中平原的戰鬥要比山西慘酷的多,這裡都是平原沒有山地做阻擋。只依靠青紗帳蘆葦蕩一類作隱藏躲避日軍。地雷也因為鄉村裡鐵器少和火藥威力有限造成對鬼子的殺傷很小。全面抗戰才進行一年,使得地道也運用不上。
支隊派出的一個團支援了一下當地武裝的作戰,就被幾個少佐、大尉聯合的幾個中隊趕了回來。“鬼子在主要道路和村子都建了炮樓,磚石結構的。迫擊炮重機槍攻不下來,九二步兵炮的炮彈又太珍貴了。”曲虎說道。
相比于山區,八路軍在平原上作戰要更困難一些,因為平原上公路縱橫,日軍可以充分發揮其機動優勢,汽車、裝甲車、騎兵均能大行其道。華北日軍著手實施先控制平原,後進攻山區的戰略,冀南根據地首當其衝。在半個月內,日軍調集三千七百餘人,對冀南平原進行了第一個全面“掃蕩”。冀南抗日武裝雖透過反“掃蕩”,迫使日軍撤出了冀南中心區,但根據地邊區的幾個縣城仍被其佔據,敵人已從東、南、西三面,對冀南根據地形成了壓縮包圍的態勢。
相對於冀南太行山南麓的八路軍也十分猖獗。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嶽軍區386旅與下轄的第二縱隊。日本山西第一軍讓其機動兵力,第五、第八二個混成旅團為主導,地方日偽軍為助功在次掃蕩這一區域。而張楚軍一支隊所面對的正是坂田聯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