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鼎為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從新亮劍開始,鑄鼎為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鬼子前線換成了第2聯隊聯隊長高橋良大佐。二防上面是一道山谷,兩側依舊是陡峭的山壁,中間是一條不知何年斷流的山澗,那山澗彎彎曲曲的,一直通向山腰。山澗裡亂石林立,十分難走。二防上是石頭堡,重機槍陣地。半山腰有無數的孔洞可以射出子彈。山澗裡亂石四周埋設著大量地雷和手榴彈。日偽軍在前面衝鋒的是輕裝計程車兵,扛迫擊炮的、抬重機槍的鬼子跟在後面。
波田重一不是沒想過出動飛機,一是現在己經半下午了,飛機要明天才能起飛。二是張戎己經有了對應措施,航空炸彈拿山體也沒有辦法。如果全用偽軍、投降的會越來越多。
二防上不光有輕重機槍、還有迫擊炮、擲彈筒三十多。重迫擊炮,行軍時候拆解下來之後幾個戰士共同抬一個部件的。每個部件的重量對於單兵也是個大傢伙,九七式150mm迫擊炮,可是有六百多斤。把炮彈、榴彈準備好,“放。”幾十發打下去,響起一片爆炸聲殺傷力實在是不小,敵人的重武器被打掉了不少。
不光有曲射火力還有火力封鎖,居高臨下,所佔據的地勢也好,一輪掃射後,下面已是一片死屍了。張戎對於神槍手、特等射手的陪養一直沒停過。拉動槍栓一槍下去就把下面一個鬼子爆了頭。
日本人對我軍的步槍射擊並不覺得害怕,實在是因為很多戰士的槍法準頭太差。一是訓練彈藥不足,二是步槍老舊。
日軍三八步槍可以當作狙擊槍使用。從一戰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不用光學瞄準鏡也有不少神槍手狙擊手。在三百米外狙殺鬼子,甚至把日機幹了下來。抗美援朝戰場,狙擊手老前輩張桃芳用一支沒有瞄準鏡的莫辛納甘1944步槍,2次成功狙殺一次600米,一次800米。
通常情況下,人工目測測距在800米距離上,誤差個一二百米是很平常的。這裡還沒考慮橫風影響,在600米距離內上的橫和風,和風風速每秒4米左右,會使子彈偏移1.8米。這裡還沒考慮其他風向,例如縱風,迎風,斜風,也沒考慮由於氣流紊亂造成的亂風,以及氣溫氣壓的影響,還沒考慮高度角,還沒考慮子彈的天然散佈,還沒考慮槍械本身的誤差。
莫辛納甘比三八步槍好一些,但也大差不差,三八步槍的6.5毫米子彈反衝力小更利於新兵使用,遠距離也能造成大的傷口。
以鬼子的戰鬥力,一個小隊讓一個營都不好對付,現在山下卻死了一地三四千的鬼子和偽軍。鬼子就有二千多頭鬼子啊,要用二三個師兄弟的性命去換現在倒好了,二防還在手裡,鬼子第二聯隊已經傷亡過半了。
鬼子也是訓練有素,一遇襲擊,立即散了開來,各自貼向山壁,舉槍尋找著襲擊者的方位。偽軍卻因為傷亡壓力而譁變了,衝上去是死把槍口對著了鬼子。偽軍一人多一開始佔據上風,我軍優秀的神槍射手們開始對鬼子的機槍手點名。“叭”一槍在鬼子機槍手的鋼盔上出現一個血洞,機槍啞了火。一個鬼子副射手撲過去要去操作機槍,又被子彈給擊中了。槍法準的戰士都選出來,靜下心來對機槍手、軍官、等目標進行射擊。用鐵皮喇叭喊話,“把槍舉高、把各式武器都背在身上走過來。”
鬼子往山上攻,但能走的山道實在是太狹隘,並排著走頂多也就能透過三四個。坡度超過五十度以上,離山頂距離也不短,足有二百多米。鬼子不豬突了,儘量分散開來,以防止上面機槍和手雷。山上的兩挺重機槍開始發威了,對著鬼子進行掃射,把山下的碎石都打得飛濺起來。“都不準露頭,同志們,都把頭給我藏好了,鬼子有擲彈筒,迫擊炮,槍法準把頭露出來了,捱了槍,咱不吃那個虧。”
張戎換了步槍開了一槍,把一個鬼子擊斃,眼見鬼子又推進了幾十米。“集中扔手雷,用小鬼子的手雷,衝鋒槍、駁殼槍手準備。”上百顆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