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嚴刑苛法,揚鋒漢起,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康,會稽王府。
已是亥時,大殿內依然燈火通明,歌舞歡笑聲傳出殿外。
殿外兩側的長廊掛著燈籠,侍女們捧著菜餚川流不息地往來,香味飄出老遠,引得執守的武士暗嚥唾沫。
洛陽大捷,朝野震動,董懷帶來秦國的馬匹、鎧甲,群臣奉迎他功過謝安,安定晉室。
會稽王司馬道子洋洋自得,一連三日在王府中擺酒歡慶,半醉半醒之間,耳邊聽著絲竹之聲,有如身處天宮。
王府左側的侍中府,大堂內同樣燈火通明,司馬元顯在宴請廬江太守張法順。
司馬元顯聽聞張法順頗有謀略,有意招之入京作為謀主。
張法順是會稽郡人,年近四旬,面容俊秀,以蜀漢丞相諸葛亮為榜樣,頭戴綸巾,手中羽扇輕搖,正在侃侃而談。
“……洛陽大捷,大王聲威大振,世子正可藉機重用親信,削弱世家勢力,將朝政歸於司馬氏。”
司馬元顯嘆道:“先生所言甚是,但朝堂之上王謝兩家根深蒂固,族人門生眾多,難以撼動。外鎮擅權,愚苦之久矣,像王恭這樣的恃兵自重分明就是亂國賊子,愚深恨之,惜無英才相助。”
張法順手中羽扇子劃了個弧,笑道:“世子殿下,司馬家自有英才為何不用。譙王兄弟四人皆是人傑,對朝庭忠心耿耿;武陵王司馬遵仁孝聰慧,可為主公臂膀。”
司馬元顯連連點頭,道:“愚已向父王建議,年後讓建威將軍(司馬尚之)移鎮江州,與庾楷合力扼守建康上游,如此一來荊州便不足為慮。”
琅邪王文學王誕笑道:“張太守一席話有如撥雲見月,形勢立時清朗,愚敬張太守一杯。”
王誕,琅琊王家子弟,尚書令王珣堂侄,其父王混為太常。
司馬元顯欣然舉杯,懇切地道:“先生高見,愚尋機告訴父王,等年後自見分曉。先生大才,何不留在朝堂之上助我,先生意下如何?”
張法順往下羽扇,起身揖禮道:“僕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
十二月十一日,楊安玄返回新息城,戶曹將各縣報送的公文呈來。
楊安玄特意留意了安成、平輿、南頓三縣的情況。
安成縣報十六個鄉全部遭災,災民一萬六千七百二十七人,災損農田二千六百七十二頃,損毀道路七十餘里、橋樑十八處……
楊安玄回憶了一下經過安成縣時所見,災損並不嚴重,絕沒有呈文中所說的那樣嚴重。
再看平輿縣,報了災損農田八百九十三頃,災民約在四千六百餘人,庫中尚存粟米三千二百石,尚有錢五萬二千七百。
楊安玄暗自嘉許,平輿縣令馬波確實是個人才,賑濟的缺口不大。
南頓縣錢縣令報災損農田一千二百四十六頃,庫中存糧僅一百七十六石,錢一萬二千餘。
楊安玄一皺眉,他在應家聽應旭說前兩天剛捐出粟米五百石,這些糧到哪裡去了。
不動聲色地將其他各縣報來的災情看了一遍,估算了一下災民的人數在二十七萬左右,每日每人耗粟米四兩,即日需十萬零八千斤,合三千六百石。
若從十二月二十日開始算起,至二月底結束,共七十天,需糧二十五石左右。不過各縣上報的災情肯定有水份,楊安玄感覺壓一壓能減至十五萬石左右。
即便如此,糧食的缺口還是不小,楊安玄感覺頭皮發麻,心中發虛。紙上的數字可是牽涉到一條條人命,若無賑濟,平輿城南那個小村中的百姓有多少要凍餓而死,胥老漢的三個孫子能留住幾個。
將公文交給辛何,楊安玄道:“等循行督巡的結果報來對照一下,愚要看看有多少人弄虛作假。”
楊安玄冷笑一聲,賑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