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 必死之心,揚鋒漢起,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二十二日,東堂。
廷尉郭定奏報校場大典暴亂的緣由,稱這是一場因百姓押注而引發的暴亂。
尚書左僕射孔安國奏請嚴查京中賭坊,懲治作奸犯科之人。
祠部尚書殷仲文出班請罪,原以為至多罰俸,他從這次操持大典中至少撈到了數十年俸祿,罰俸三年也不過是毛毛雨。
哪料郭定暗中稟奏殷仲文高價售賣席位、利用事先得知的訊息壓注等劣跡,這讓琅琊王和武陵王對他都十分厭惡,當初殷仲文自桓玄處逃回建康,為安定人心才不得已才安撫他。
如今朝堂局面已然穩定,用不著再顧及情面,武陵王藉機宣佈貶殷仲文出京任東陽太守,祠部尚書一職由原廣州刺史吳隱之接任。
殷仲文愣立在堂中,沒想到武陵王真的降罪於己,茫然四顧,兩側的大臣沒有一人出面替自己求情。
接著,琅琊王以天子名義授車騎將軍劉裕督廣、交兩州軍事,下旨命益州刺史司馬榮期整頓兵馬準備再度征討偽蜀;畫影圖形懸於關卡,各州府緝拿廣州客商徐盛一行。
楊安玄在京中事已了,出班奏請返回襄陽。因黃黑子一事,琅琊王沒再挽留。劉裕、劉毅、何無忌等人皆出班奏請回歸,琅琊王決定三月二十五日在西池設宴為四公餞行。
散朝之後,殷仲文仍不敢相信真的被貶出京,獨自一人茫然走出皇城,連身後劉毅高聲喚他也沒聽到。
劉毅理解殷仲文此時的心情,趕上前道:“仲文兄,且借一步說話。”
殷仲文這才回過魂來,自失地一笑,道:“是南平公啊,見笑了。”
劉毅盛情邀殷仲文前往豫州遊歷,殷仲文人品雖差,但在文壇上卻頗有聲名,劉毅要交好名士養望,少不得要借重殷仲文。
…………
京口,北臨長江,南接江湖,東通吳會,西連都邑,控制三吳、拱衛京師,號稱北府,與歷陽西府併為建康門戶。
西周時京口為宜國封地,秦始皇東巡會稽至京峴山,望氣者稱有“王者氣”。秦始皇發三千赭衣刑徒伐木削嶺以敗王氣,命此地為丹徒。丹徒,穿紅色囚服(赭衣)的刑徒之意也。三國時孫權遷都至此,在北固山前峰築鐵甕城,號稱“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於是有了京口之稱。
西晉年間,京口(今鎮江)、晉陵(今常州)一帶是貧瘠荒涼之地,少有人居住。永嘉南渡,北地流民開始聚居於此,高平郗氏便移居於此。
郗鑑德高望重,招撫流民,抵抗石勒等部,聚眾至數萬,逐漸在京口一帶成為霸主。後平定王敦之亂,官封大司空,高平郗氏躍遷為上品門第。
郗鑑逝後,京口分別被蔡謨(郗鑑舉薦)、褚裒(皇后禇蒜之之父)、荀羨(荀彧六世孫,晉元帝之女尋陽公主夫婿)、郗曇(郗鑑次子)、範汪(二月任十月為桓溫所免為庶人)、庾希(外戚,晉明帝皇后庾文君之侄)、郗愔(郗鑑長子,郗曇之兄)、桓溫、刁彝(尚書令刁協之子,刁逵之父)、王坦之、桓衝(桓溫之弟)、王蘊(外戚,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父)、謝玄、司馬恬(譙王)、王恭、謝琰、司馬元顯(領徐州刺史,實際上是劉牢之鎮守)、桓修,再到劉裕所鎮守,京口一直以來被重臣、外戚所鎮,足見其重要。
劉裕坐鎮京口之後,徵募兵馬、加強城防、鼓勵商貿、吸納流民開墾荒地、輕徭薄役,經過兩年時間,京口城呈現出勃勃生機。
深感北府軍在將領、人數、裝備、戰力等各方面都大不如前,劉裕大力在北府軍中選拔任用年輕將領,於京口、廣陵、晉陵一帶招募新兵、加緊訓練,如今北府軍已有八萬兵馬,除了京口兩萬人外,分別駐紮在廣陵、下邳、彭城、山陰、晉陵等地。
刺史府東側是監牢,長長的衚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