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八章 內憂外患,揚鋒漢起,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畝,可是爆發蟲害,減產厲害,平均畝產不足二十斤。而淮水兩岸的棉花的畝產達到五十斤以上,棉價在二十錢左右,這讓江南的種棉人虧得血本無歸。

趙倫之道:“種棉時約定,每畝棉田繳十斤棉花為稅,若是按照約定,種棉人還要倒貼。”

徐羨之道:“既然受災自然要減免徵收,按每畝棉田兩斤棉花的稅額吧。”

趙倫之沉吟片刻,道:“不如直接讓種棉人每戶繳納棉衣兩件(江南是丁稅),這樣九月前便能籌齊八萬件棉衣。”

徐羨之笑道:“趙公此議甚好,便行文州郡以此辦理,讓他們在九月底前將棉衣運進京來。”

趙倫之捋著鬍鬚,道:“宋公出京前特別提及義陽棉行,這些人想到江南賺錢,這八萬件棉衣至少要讓他們出四萬件。”

萬暢這幾日嘴角冒泡,兩眼通紅,急得睡不著覺。義陽棉行今年在江南種棉近八萬畝,所得棉花還不如義陽郡那邊三萬畝所產多。種棉人多了,工價自然上漲,去年匹布四百錢工價,今年開到六百錢還招不到人手。照這個情形,肯定是要賠本了。

待接到尋陽府送來的公文,命義陽棉行縫製四萬件棉衣為稅,萬暢氣得破口大罵,這分明是卸磨殺驢,敲骨吸髓的盤剝了。

正當江南種棉人一片哀嚎時,從北面來了一批胡人,高價收購棉花,棉價迅速上漲至三十六錢、四十錢,眼見著往五十錢走了。

鞬力斯化身為魏商,五天之內以四十錢的價格收購了三萬多斤棉花,心中著實不解。明明淮河一帶的棉花才二十餘錢,為什麼花高價前來江南收棉,這不是要賠本嗎?

江南種棉人總算有了笑容,四十錢一斤的棉價勉強能抵得上種糧了,朝廷以兩件棉衣抵田稅,算起來就不虧了。若是再算上做棉衣、織棉布所得,還是種棉划算。

今年遭了蟲害,種棉的收益尚不輸於種糧,許多農人動了心,明年自家也要多種上幾畝棉田。

「注(1):《水經注》: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汴水暴漲,城崩塌,時劉裕駐徐,“悉以磚壘,樓櫓赫突,南北所無”。有磚壘城記載出現在秦代,但真正開始磚城牆應該在南北朝時期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的那些日子

小余愛吃魚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