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北貿易,揚鋒漢起,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大戰時雍軍使用出能噴射火焰的箭只,楊安玄對火藥的研究遠勝過自己,若是一味閉門造車,恐怕時間越長越無法跟雍軍相比。
咬咬牙,劉裕低沉著聲音道:“也罷,嵇拔回魏國便從蔡洲選幾名可靠的道士隨行,對外只稱天師道南北交流。記住,選用之人一定要有家眷可以掌控,讓他們到了平城之後迅速將魏國研製丹火的情況傳來。”
劉穆之道:“要讓敬光(沈田子)暗中派人接應。”
劉裕問道:“雙方互設的榷場放在什麼地方?”
“初步決定濮陽和頓丘;蓼城和漯沃。”劉穆之稟道。
濮陽在黃河下游南岸(關於濮陽在黃河南北有爭論,水北為陽,濮陽是濮水之北,濮水在黃河之南,爭論是黃河改道所引起),是兗州濮陽郡治所,與魏頓丘郡治所頓丘(今河南浚縣西)隔河相望;蓼城(今山東利津縣西南)屬北冀州樂安郡,漯沃(今山東濱州市西北濱城西)在魏樂陵郡境內,亦是隔河相對。
劉裕沉默不語,設在晉國的兩處榷場都在楊安玄掌控之中,即便是朝廷派官員前去管理,恐怕也要受到楊安玄的掌控。
自己用糧食換取魏國的戰馬,楊安玄隨時可以掐住自己的脖項,將戰馬奪去。
劉穆之清楚劉裕的擔心,輕聲道:“這是盟約上的榷場,糧食換戰馬透過海船,從毗陵郡暨陽(今江蘇江陰縣,南朝梁以後始稱江陰)走海路前往魏國陽信城(今山東無棣縣北十七里信陽鄉),魏國會派人在那裡接應。”
東漢末年船工便造出“艆zhou(無法打出)”和“舟犮”兩種大型海船,船長二十餘丈,高三丈,可載六七百人,一次能運送物資萬石左右,能遠洋航行。
及至東吳控制沿江瀕海地區,造船業更為發達,造船的工場遍佈,除了適合長江等內河的造船廠外,沿海的會稽、永寧(今浙江溫州)、橫陽(今浙江平陽)、建安(今福建福州)、吳航(今福建長樂吳航鎮)、溫麻(今福建連江)等地都有造海船的工場。
東吳政權十分重視造船事務,專門設有“典始都尉”一職管理監督造船事物,西晉滅孫吳時,從各種船廠得戰船五千餘艘,其中飛雲、蓋海等海可載三千餘人。
永嘉南渡之後,造船業繼續得到迅猛發展,孫恩、盧循作亂之時才會擁有上千艘戰艦,而八艚艦“起四層、高十餘丈”,充分地說明了當時造船業的發達。
劉裕率軍平滅盧循之亂,認識到與楊安玄必有一戰,多次與麾下謀臣武將商議對付楊安玄的辦法。
楊安玄掌握著鍊鐵之法,這一點透過拉攏應家能夠勉強拉平距離;雍州水師表現出靈活快速,諸人認為可以從數目上壓一頭;然而楊安玄平滅姚秦利用火藥建功,讓劉裕震驚不已,雖然很快研究出丹火對應,但終究威力不如,而且楊安玄有先見之明,將硝石礦控制在手中。
平姚秦滅譙蜀,楊安玄盡得兩國之財,在竟陵交戰時展露出強大的實力,甚至逼得劉裕不得不放棄南益州讓檀道濟回援江陵,以保西面江路的安全。
迴歸建康養病的這段時間,劉裕思考最多的便是將來憑什麼與楊安玄爭雄,而他想到的最有利的武器便是船。
南船北馬,江南一帶水系繁雜,當年孫權選擇建康為都就是看中此處江面寬闊利於水軍。當年從石頭津啟航的東吳戰船,縱橫於長江之上,周遊沿海諸島,南至海南和南洋諸國,北至遼東和朝鮮半島。
劉裕要想與楊安玄一爭高下,便要充分利用船隻便利,於內用戰艦縱橫江河,於外從海路進攻北青州,或逆黃河而上,進攻司、兗、北雍之地。
“京口有載貨八千石以上的海船二十餘艘,加上三吳、廣州等地可徵調三十艘以上,一次可運糧四十萬石,刨去船上往來吃用仍可運往魏國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