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虛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6章 蘇聯紅黨,紅色警戒之民國,華麗的虛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線站住腳並保住莫斯科、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對陣亡和失蹤的將士,在英美兩國中,幾乎所有軍人的親屬都努力弄清楚他們的下落,同時軍事機關的工作人員也有責任下發陣亡或失蹤通知書,並且其中包括司法程式問題,如繼承權問題等。

德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在那裡,極權主義還沒有來得及把這一傳統消滅。

而在蘇聯,把人當做是國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的看法已經深入人心。實事求是地說,犧牲或失蹤戰士的親人通常也不會要求透過司法程式辦理有關自己親屬下落的手續。

並且許多官兵的親人或者死於戰亂,或者被疏散到了東歐或者前往西方、德國工作。因此,在持續戰爭的頭幾年裡,想在一定程度上準確地計算出紅軍及和平居民的傷亡情況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沒有來自輿論界的壓力,那麼蘇聯在二次大戰中傷亡的相對詳細而準確的統計數字也就很難被計算出來。

然而沒有去注意這些,或者說沒有人敢去注意。因為一旦說出這些,很有可能就會被安上惡意破壞團結的帽子,然後被拉到廣場上宣讀“罪名”,最後直接槍斃,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這或許在現代人看來很奇怪,可在戰爭的年月裡,十分的平常。因為當一個人被神化的時候,他的一舉一動就關乎無數人的生死。當他對某種言語產生厭惡的時候,或者覺得有些話不好聽。那結果必然流血千里,因為這一切都不需要他首肯,有一大堆人為他清除各種煩惱。

紅軍和蘇維埃軍事工業體系是十月革命後建立的,這次革命徹底摧毀了俄羅斯的舊軍隊、先前的工業和農業體系,完全消滅了私有企業主成分--而這在納粹德國保留了下來。

因此蘇聯政治制度的強大之處就在於,能夠動員戰爭所需的一切國家資源、能夠建立人數眾多並配備軍事裝備的軍隊、能夠在前線失利的最艱難的條件下調動民眾。

但是,要想有效地運用強大的武裝力量或者像德國那樣建立起不依賴外來力量的讀力軍事經濟--這是斯大林很難做到的。1917年的俄國與德國相比,工業落後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941年。

在後世,所有這些問題在蘇聯歷史文獻中都被精心地粉飾掩蓋。關於這點,要麼閉口不談,要麼就是重複傳統論調,認為英美的援助對於蘇聯生產整體而言,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至於談到傷亡人數,人們普遍傾向於認為只需記得總數是2000萬人,並不清楚其中紅軍的傷亡人數佔多少,這一數字與德軍的傷亡人數又成何比例。

二次大戰中的蘇聯到底扮演了一種什麼樣的角色,是單純的受害者嗎?只不過不論是在蘇聯,還是在後世的俄羅斯歷史文獻中都未把這一點明確地表述出來。

雖然對蘇聯佔領芬蘭的事實現在已經沒有異議,但仍然為它辯解,說蘇聯是為保證自己的安全才與德國發生衝突,並且芬蘭方面也太固執,它也必須為發生的軍事衝突負一部分責任。實際上,蘇聯對芬蘭的佔領與德國對波蘭的侵略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而和平吞併波羅的海沿岸、比薩拉比亞、布科維納,與德國和平吞併奧地利及捷克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其實,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歐洲佔據霸權地位。在通向佔據霸權地位的道路上,蘇德間的軍事衝突在所難免,只不過取決於誰先開戰而已。實際上,蘇聯的準備工作在德軍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同時已經著手。

西方盟國既不喜歡希特勒,也不喜歡斯大林,但由於某些客觀原因不得不支援後者。無論是蘇聯,還是希特勒都一樣追求的是世界霸權。但是德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比蘇聯要強很多。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坦克或飛機的數量很多、鐵和鋼的產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開採要多得多,還體現在德國的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公務員

水葉子

紅色警戒之民國

華麗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