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暴怒的本莊繁,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僅僅認為地主就是土地多一些,靠著地租過著舒舒服服的ri子,那就大錯特錯了,地主其實擔負的任務遠不止這些,他們是地方爭端的調停人,是地方最大的放貸者,同時也會幫著zhèng fu收取各種稅收,他們靠著手中的財富,豢養打手,建立武裝,甚至經營鴉片。

有些惡劣的地主,公然搶男霸女,甚至一些山區的地主還擁有女xing的初夜權,他們既是地方的行政者,又是執法者,同時地主家能夠支撐子女學習,他們又掌握了知識,擁有文化話語權,可以說他們就是一個個的土皇帝。

大量地主的存在,是嚴重製約農村發展的毒瘤,也是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障礙。對於這種階層來說,必須進行摧毀,當然直接的暴力摧毀有很大的困難,只能先零打碎敲。

張廷蘭在推行民兵制度的時候,就開始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收繳地主手中的槍支,原本地主打著自衛的旗號,擁有大量的武器。一般小的地主家裡也有十幾條各種槍支,多的上百條。

現在地方治安由民兵接過來,他們的武器就必須上繳,然後交給民兵使用。不管情不情願,奉軍強大的武力就在後面,如果不聽,隨時就能把他們收拾掉。

這次分配土地的物件主要是各地的災民和佃戶,他們原來租用的土地,現在他們只要能苦幹五年,土地就是自己的了。因此熱情極為高漲。

按照規定每人能分配五畝土地,最先得到土地的就是那三千多饑民。畢順的土地都被分派給了他們。雖然是數九隆冬,但是這些老百姓還是忍不住天天都地邊張望,把土地劃好了份額之後,然後抽籤決定歸屬。

一番緊張的工作下來,他們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隨同土地一起分派的還有農具和耕牛。張廷蘭又把沒收的莊園公開拍賣,將其中的三成收入分給農民,用做他們的安家費。每個人都能分到三五塊塊大洋,雖然不多,但是也算是意外之喜,再積攢一點,就能有錢蓋房,也就有了安身之地。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對於張廷蘭的感激更是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不顧寒冬,幾乎天天都跑到地頭兒,清理田埂,規劃水渠的走向,安排合適的井口位置。

除此之外。最大的事情就是組建民兵隊伍,三千多人的民眾,一共要出一百個民兵,全都是最jing壯的小夥子,他們每天都要訓練。然後負責附近的治安巡邏工作。

他們的巡邏工作開始之後,也就標誌著地主武裝必須壽終正寢。將槍支彈藥全都交出來,原本豢養的那些打手也要解散,如果包藏了江洋大盜,山賊土匪,還要受到嚴懲。

這些地主也想要反抗,不過他們實力很有限,原本最強大的就是八旗貴族,可是他們都沾上了叛國罪,誰也不敢出頭找死,沒有了領頭人,底下這些中小地主就沒有了主心骨,只能任由奉軍處置。

何況還有更要命的事情,他們手下的佃農也動了心思,差不多的地租,人家幹五年,土地就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幹一輩子也弄不到一塊土地,這是何等的差距啊。

因此有些心眼靈活的佃農就主動裝成災民,也要求分配土地,張廷蘭也樂得如此,反正手裡有多餘的田地,要是能借助這次機會,動搖地主階層的控制力,那就再好不過了,多爭取一個農民,自己手上的勢力就強大一分,傳統勢力就衰弱一點。

各項事務都在快速鋪開,雖然還是冬天,但是遼南的百姓已經提前感受到了chun天的氣息,越來越多的百姓擁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對於未來充滿了希望。

“拙言,大家都在那邊忙碌,你一個人躲清閒可不行啊,要知道主意可都是你出的啊。”

“鄰葛,你要講道理啊,我出了主意,才要你們去落實呢,總不能我一個人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