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 拐賣人口,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如果不是張廷蘭這麼折騰,把金融穩定下來,同時又建立起一些工廠,有了自己的穩定財源,王永江的日子只怕更難過。
奉天的經濟狀況是典型的雙赤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中國的農礦產品出口的越來越多,但是利潤微薄,而且也抵不過西方那些精巧的工業品和軍火,眼看著大量的財富外流,經濟形勢惡化,同時財政收入也不斷減少。
要想堵上財政的窟窿,又要大舉借外債,讓列強控制的更嚴密,這樣無異於飲鴆止渴結果就是債務卻打著滾兒的往上升,政府幾乎變成了替列強收稅的過路財神,不只奉天如此,整個中國都是如此。
這種雙赤字的局面,在後世都是一個致命的難題,出路只有兩個,要麼就是老老實實做實業,改善外貿狀況,要麼就是乾脆把外債直接賴掉,歷史上蘇俄就是這麼幹的。
可是對於奉天來說,第一種辦法太慢,而且列強還會趁機破壞。而第二種就算張廷蘭再膽大包天,也不敢這麼幹。不過張廷蘭還是想到了一個和賴賬類似的辦法,那就是走私,向俄國瘋狂的走私,用暴利把奉天財政缺口硬生生堵上。
然後還能利用其他資金髮展奉天的工業,增強經濟競爭力,把奉天財政從崩潰的邊緣拉回來。
這一點實際上奉天已經早早開始做了,王永江已經給興業貿易公司等走私企業提供最大的便利,甚至奉天政府都幫著他們組織物資。
現在張廷蘭又把規模擴大了,要聯合張勳,被西北通往俄國的商路也控制住,這樣一來,鉅額的貿易利潤,就都落到了奉天的手中。
“拙言,走私的事情要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走漏出去,我還是有點擔心啊!”
“我看暫時不用擔心,畢竟俄國國內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饑荒十分嚴重,各地農民起義多如牛毛,在這麼幹混亂的國家裡,想要弄清有多少走私貨物,恐怕是神仙也弄不清楚。而且我也不準備讓張勳瞭解貿易的核心,他只能在外圍享受一點利益而已。”
“有什麼具體的錦囊妙計?”
“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奉天銀行作為貿易的結算銀行,所有貿易金額都經過奉天銀行,這樣他們賺多少錢,都攥在咱們的手裡了。”
在張廷蘭的規劃之後,將走私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熱河等地直接的走私,這部分由張勳直接控制,雙方就按照五五分賬,不過賺到的錢要先放在奉天銀行儲存,暫時保管。
第二部分就是經過熱河等地的晉商走私的貨物,和張勳合作之後,要嚴格禁止單個商人的走私,他們必須把商品交給奉天銀行指定的貿易公司負責,所有收益都要經過奉天銀行結算。
這種方式對於那些商人來說,也是好事情,畢竟他們勢單力薄,往俄國走私,風險很大。採用新的方式之後,他們只需要把貨物運到中俄邊境附近就可以了,俄國境內的那一部分由專門的人負責,而且他們也不用擔心俄國人抵賴,因為有奉天銀行提供擔保。
他們的收入或許會減少一些,但是風險更小,而且不用操心出售的問題,他們可以販運更多的商品,利潤就能補回來,甚至賺得更多,對商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不過看起來對他們有利的條件,卻隱藏了巨大的陷阱,因為所有交易都要經過奉天銀行,所以他們不論賺了多少真金白銀,都要壓在奉天銀行的金庫裡面,他們能得到的就是一張張花花綠綠的奉票。
而且透過他們的買賣,還能把奉票的使用空間擴張開,一種貨幣流通的越廣,得到的鑄幣稅就越多,所以後世的美元能夠全球吸血,奉天不求別的,只求能佔點西北的便宜。
畢竟西北這些軍閥還都是土包子,根本不懂金融操作的奧妙。看起來他們撈到了不少錢,但是連一點湯都算不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