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包圍,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造子彈本來就是為了降低成本,結果現在成本比起買還要貴,讓孫烈臣一時無法接受,廢了那麼大的力氣,弄到了生產線,結果這個生產線還不頂用,孫烈臣只覺得有些鬱悶。

其實成本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工人不熟悉,現在這些工人都是從機器局調過來的,他們以往就接觸過蒸汽機驅動的,而這條美國製造的生產線是用電力驅動,二者有著巨大的不同。

而且原來的德制機器的標準和美製也不一樣,工人的文化素質相對低下,要適應這種變化,也需要足夠的時間,這也是次品率過高的原因,而且這幾乎是無解的,只能讓工人多操作,熟能生巧。

另外一個要命的問題就是原料供應不足,生產子彈必須要使用銅,中國偏偏是一個銅礦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自古以來一直都在市場上充當貨幣使用,因此用銅造子彈,是不折不扣的燒錢。

比銅更貴的鉛,鉛密度大,作為彈頭使用,能最大可能的保證射擊準確,中國工業幾乎是一窮二白,銅和鉛都要從市場上購買,偏偏一戰之後,這些物資價格非常高,自然把子彈的成本推高了。

第三點就是電力供應不穩定,也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方方面面都有問題,陳啟銘雖然雄心萬丈,但是現實的落差還是太大,特別是孫烈臣對他提出了質疑,認為造不如買,頓時讓陳啟銘把心就懸了起來。

他想要爭辯什麼,張廷蘭一把拉住了他,衝著他點點頭,讓他不用擔心。

這時候張作霖沉吟半晌說道:“贊堯。你不能光算經濟賬,不管好不好,這都是咱們自己的,咱們不管怎麼用,別人都沒法說三道四。如果向列強購買,他們不賣了怎麼辦?這頭打仗正在激烈的時候,咱們向他們買,他們提出無理條件怎麼辦?彈藥自造不能只看那一點成本,畢竟靠著向列強購買,隱患太大了。這是咱們的尊嚴!”

張作霖在關鍵時刻頭腦十分清醒,他此話一說出口,陳啟銘頓時極為感動,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遇到一個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能夠毫不保留的支援,這是十分難得的事情。

“雨亭。你說的我也懂。只是子彈產量太低,根本影響不了大局啊,如果按照新制定的訓練標準,這些子彈還不夠訓練消耗的。”

“六大爺,一個孩子總要給他成長的空間,不能讓剛生下來的孩子就和成年人比賽。這很不公平。咱們想辦法把現在的困難解決了,產量就能提上來,而且等到工人熟悉操作之後,咱們還能再弄到幾條生產線。一年三兩百萬顆子彈可以不在乎,但是三千萬以上,就不能不在乎了!”

孫烈臣雖然是老派人物,但是腦筋還能跟得上,聽張作霖和張廷蘭這麼一說,也點點頭:“如果能解決困難,把產量提上來,那我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陳兄,工人的問題我的辦法也不多,只能讓大家多操作,多練習,另外從俄國過來的第一批技工已經到了鐵嶺,其中有不少兵工廠工作的,我選拔幾個好手過來,讓工人們努力學,咱們不吝獎勵。”

俄國的局勢的確越來越糟糕,特別是到了冬天,由於糧食和燃料的短缺,大量俄國人凍餓而死,工廠普遍停工,越來越多的人掙扎著在生死線之上,起義和工人運動此起彼伏。

張廷蘭把一切看得很清楚,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偶然,背後必定有一個醞釀的過程,只是大多數對於日積月累的變化並不敏感,結果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如夢驚覺。

俄國走到了這一步,已經回天乏術了,張廷蘭的膽子也越來越多,最初僅僅是為了弄點軍火和資金,現在他已經把主意打到了俄國工人身上,有了第一批,就有第二批。弄到了工人之後,下一步就去搬空工廠,把機器裝置也弄到奉天。

“至於原料問題,我認為也有辦法解決,銅的缺口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