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四章 空軍,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整兩天,都激動的睡不著覺,恨不能馬上回國,和奉軍的戰士一同作戰,為國殺敵。”

“不用著急啊,中東路只是一個開胃菜,你們很快就會有用武之地了。”張廷蘭笑道:“還是幫我介紹一下其他人吧,讓我看看你都帶回了多少人才。”

巴玉藻笑著拉過了兩個年輕人,都是二三十歲左右,一個白淨斯文,另一個則是精氣神十足,十分的幹練。

“這兩位都是我的同學,一同在麻省理工的航空專業畢業,小白臉子叫王助,另一個皮猴子叫王孝豐。同期畢業的人裡面只有十幾個,而中國人佔了三個,事實證明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一點不比西方人差!。”

張廷蘭也深有同感,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在後世也是得到公認的,中國不缺少天才,只欠缺讓天才盡情發揮的舞臺。對於王孝豐張廷蘭或許還不熟悉,但是對王助卻是極為清楚,這位大名鼎鼎的波音之父,絕對堪稱早期飛機制造領域的頂級權威。

不過同這個時代大多數中國專家一樣,他們的才能並沒有得到發揮,王助回國之後,一直為了能製造中國自己的飛機而奮鬥,也試圖組建自己的飛機工廠,不過他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試飛的時候,不幸墜毀。

其實在航空領域裡面是十分正常的,早期的飛機發展就是靠著人命堆出來的,不過由於民國政府的不理解,不重視,王助在隨後的時間裡面,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支援,夢想一直停留在夢的階段。

一直到了抗戰期間,中國飛行員只能駕駛外國的飛機,同日寇拼殺,很快空軍就成了真正的“空軍”,而此時的王助只能負責維修飛機。擁有最頂尖的航空人才,但是中國卻沒有自己的飛機,這不能不說是民國的悲哀。

所謂的黃金十年也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看起來很好,但是沒有強大的重工業作為脊樑,作為支柱,根本經不起碰撞,而一個不知道發展工業的政府,也只能在日本人的打擊之下,一敗再敗,一直退到大西南。

現在王助等人剛剛學成歸國,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歷史絕對不會重演,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必然稱雄藍天。

“歡迎你們到東三省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在幾天前向雨帥提出一個建議,準備設立幾個飛機制造工廠,你們三位大才,再加上南苑航校的老師。暫時設立兩個戰鬥機製造工廠,兩個轟炸機制造工廠,如果你們願意,這個飛機制造工廠就用你們的名字命名,這也是西方的慣例。”

聽到張廷蘭的提議之後,巴玉藻、王助和王孝豐都把眼睛瞪圓了,奉軍的手筆果然不同凡響,一下子就要弄出四個飛機制造廠,光是聽著就感到精神振奮。

“拙言先生,為什麼戰鬥機和轟炸機都要建成兩個工廠啊,這不是浪費資源麼?咱們把力量集中到一起,建立起一個大型的工廠,難道不行麼?”巴玉藻略帶疑惑的問道。

“當然不行,人都需要有壓力,工廠也需要有競爭,而且未來飛機的種類會更多,功能側重也不完全相同,就需要不同的設計思路,當然太多了也不好,會分散力量,暫時就戰鬥機兩個轟炸機兩個,以後再適當增加!”

張廷蘭笑著說道:“你們也要注意了,經費始終是有限的,你們可要拿出足夠的本事,爭取經費,而且還要生產出最優秀的產品,獲得軍隊的訂單,這樣你們的工廠才能發展起來。”

巴玉藻等人瞬間就明白了張廷蘭的打算,為的就是讓整個產業形成良性競爭,取得最好的效果,這也是西方列強通行的做法,張廷蘭這麼規劃,很顯然就是一個懂得大局的行家,能有這樣一位內行的領導,讓他們都把心放了下來,看來東三省的確是他們能實現夢想的地方。

巴玉藻隨即又向張廷蘭介紹了其他的人才,裡面有海外的華僑,也有北洋官費的留學生,另外還有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