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海軍戰略,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道:“賭就賭,不過我可沒有什麼賭注啊!”
“不用什麼賭注!”吳毓麟在一旁笑道:“沈先生要是能留在奉天效力,總司令就求之不得了,這次帶你過來,就是給我的軍艦找一個艦長。”
吳毓麟的話將大傢伙全都逗樂了,他又看了看時間,然後說道:“總司令,軍艦下水的時候到了。”
張廷蘭他們都仔細的凝視著,海水注入了船塢之中,漸漸的這艘軍艦穩穩的浮了起來,奉軍建造的第一艘軍艦就這樣在所有人的歡呼聲中,正式下水,軍艦一小步,海軍一大步,張廷蘭十分滿意,勉勵了在場的所有工人,又頒佈了嘉獎令,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都能額外得到兩個月薪水的獎金。
工人們也都歡呼雀躍,熱熱鬧鬧的好像過年一般,隨後張廷蘭就把吳毓麟和沈鴻烈請到了辦公室之中,三個人對面而坐,張廷蘭笑著說道:“軍艦雖然下水了,不過這只是建立強大海軍的第一步,我們除了要有軍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成熟的海軍戰略,我們的海軍任務是什麼,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又需要如何側重。這是我們在建立海軍之前,必須搞清楚的東西,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想法沒有?”
辦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頂層的規劃設計,尤其是海軍的裝備,每一樣都是大把的銀子堆出來的,必須要符合整體的戰略需求,不可能是什麼先進裝備什麼,關鍵一定要有用。而且憑著奉軍的財力,也不可能隨意的大量投入海軍,有限的經費必須合理的利用,這也是張廷蘭想要確定發展戰略的原因。
沈鴻烈低頭想了想,然後說道:“我覺得中國海軍和世界的海軍差距已經太大了,甲午海戰之前,鎮遠和定遠號稱遠東最強大的軍艦,可是到了現在,大型的戰列艦已經到了三萬噸,甚至有更大的,反觀我們,海軍不只沒有進步,反倒是全面的後退,幾乎什麼都沒有了,我認為要發展海軍,必須立足長遠,追趕世界最先進的水平,逐漸建造大型軍艦,維護中國的海上權益!”
“其實按照我的觀察,中國和德國的情況比較相似,兩國都是海陸兼備的國家,但是在兩國通向海洋的道路上,都面對著一個強大島國的封鎖,我們或許可以吸收德國海軍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建立一隻龐大的海上艦隊,同時要加強水下力量,尤其是潛艇的發展,十分重要,最讓英國人頭疼的就是德國潛艇,我們也不能放鬆。”
沈鴻烈說得差不多了,張廷蘭才問道:“沈先生,按照你的設想,建立大艦隊,需要投入多少錢,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的財力能不能承受,在工業水平十分落後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跑贏對手?”
張廷蘭連續發問,沈鴻烈突然有些尷尬,的確他的設想很好,但是現實的落差太大,按照他的想法,只怕把整個奉軍都買了,也建不起來,而且就算建立起來,能不能打贏對手,還要畫上一個問號。
“張總司令,我知道這個想要需要龐大的投資,但是不用這個方式,我們又如何維護海上權力呢?”
沈鴻烈雖然很懂海軍,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將他的眼光束縛住了,完全盯在了海軍的算計上面,並沒有真正從大處著眼。
“沈先生,我認為中國眼下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捱打和捱餓,你覺得如何?”
沈鴻烈仔細聽著,然後猛地點點頭:“張總司令一針見血,雖然通俗,但是直指核心啊。”
“沒錯。”吳毓麟也說道:“捱打其實就是主權問題,而捱餓就是民生問題,這正是中國眼下的癥結所在,要想解決捱打,就要強軍,就要發展海上力量,從滿清以來,我們的威脅都是來自海上,難道發展強大的海軍有問題麼?”
張廷蘭笑著說道:“沈先生剛才提到了德國,說中國和德國有相似之處,我們不妨就從德國身上找找教訓,日德蘭海戰表明德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