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向大豆進軍,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簡單,再過幾個月,俄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個時候這個協議就成了廢紙一張,奉天才不會給俄國人一分錢呢。
第二個協議則是有關多數黨的,奉軍和俄國要共同配合,防止多數黨的主張在遠東流傳,雙方聯手保證邊境的安全工作。
張廷蘭的要求基本達成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份協議都是以奉軍的名義和俄國人簽署的,和北洋政府沒有任何關係,俄國人這麼幹是為了以後耍花招不認賬做準備,而張廷蘭樂於這麼幹,是向全國表明態度,告訴所有人,中東路是奉軍獨立收回的,有助於提升奉軍的地位。
到了現在張廷蘭也終於把心放下了,中東路這條經濟動脈終於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有了鐵路作為依託,吉黑兩省就能快速發展起來,而且也會帶動沿途工業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有了這條鐵路,奉軍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
為了這條鐵路,犧牲再大,冒再多的風險也都值得了,從這一刻開始,奉軍就和日本南北對峙,擁有了叫板的本錢,下一步就看誰的發展速度更快,奉軍已經擁有了和日本同臺競技的資格。
雖然日本人已經先跑了很長一段時間,佔據了先機,奉軍嚴重吃虧,但是擁有這個資格就很不容易,原本東三省鐵路動脈都在日本人的手裡,連發展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可謂是鹹魚翻身,張廷蘭不能不高興。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日本人就是太著急了,吃相也太難看,反倒嚇壞了俄國人,讓他們不得不盡快和咱們簽訂協議,說起來我們還要感謝日本人呢!”
解除了戰爭警報,張廷蘭也放鬆了不少,整個春天都在忙活中東路的事情,也無暇關注其他的,現在各個農場基本上完成了春耕,張廷蘭正好到鄉下看一看,順道散散心。
“拙言,你說日本人會善罷甘休麼?”張學良問道:“他們已經幾次威脅對奉天動武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次,雙方會不會真的打起來?”
“漢卿,中日必有一戰,就算他們不打我們,我們也要打他們,南滿鐵路,旅順港口,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能一直讓日本人霸佔麼!現在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礎,咱們的底子還太薄,和日本拼命,勝算太少了,最主要的就是抓緊時間,把工廠組建起來,把軍隊訓練好!”
“對,這次我也看透了,尊嚴就是靠著拳頭打出來的,別的都是扯淡,要不是咱們把俄國人打敗了,什麼都撈不著,還會讓別人吃幹抹淨。”
“漢卿,日本人可不是什麼正人君子,明搶不成,他們就會暗奪,你回奉天之後,一定要提醒七大爺,必須注意安全,要安排足夠的情報保衛人員,防止日本人暗中下毒手!”
在原來的歷史上,日本人一看老張超出了控制,就暗中動手,解決掉了張作霖,現在奉軍已經超出了控制,日本人未必不會提前動手,現在奉軍還處於蒸蒸日上的初期階段,根基還不穩固,有老張坐鎮,奉軍的發展能夠更加順利,暫時絕對不能讓張作霖死在日本人的手上。
張學良對於這個提醒也是深以為然,他們在農田之上漫步,東北擁有廣闊無比的平原,厚厚的黑土地,堪稱整個藍色星球上面最適合耕種的一塊土地。
尤其是奉軍大量引進關內的移民之後,廣袤的黑土地日漸生機勃勃。在去年光是吉林一省就引入移民五十三萬,到了今年,這個數字又不斷的提升,光是年初就有超過二十萬移民在吉林安家落戶。
吉林和黑龍江佔據的松內平原,是東北最適合種玉米的地方,張廷蘭去年在奉天試種了大量的玉米,結果發現玉米的產量比起高粱多出三分之一,而且玉米適應性更好,一般的貧瘠土地也可以生長,病蟲害也少。
因此在今年,吉林最主要種植的就是玉米,面積達到了三百萬畝,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