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一章 西北狼煙,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奉軍上下也在是否拆除巴登號的問題上,搖擺不定,有些人認為一艘滿載三萬多噸的軍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懾,如果能夠修復,不管是戰列艦,還是改裝成航母,都能牽制日本的海軍力量。
這種想法其實是很穩妥的,不過張廷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後還是決定要拆除巴登號,巴登號的航速太慢,裝甲又太厚,改裝成航母,需要動手術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內部也損壞嚴重,即便是成功了,戰鬥力也十分堪憂。
在軍隊建設上,張廷蘭有一個方針,那就是寧缺毋濫,戰場上出現缺口不可怕,因為可以用其他的武器彌補。但是一旦出現一個不穩定的因子,那就麻煩了,既不能無視,又不能委以重任,就變成了雞肋,索性就不如不要。
為了拆除這艘滿載三萬多噸的龐然大物,葫蘆島造船廠一共動用了七百多人,他們早早的就在戰艦外面搭上了腳手架,往來忙碌的工人,如同螞蟻一般,把各種工具全都準備齊全。
有很多記者全都聞訊趕到了船廠碼頭,他們這些記者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龐大的軍艦,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軍艦就是定遠和鎮遠,也不過七千噸的級別而已,和三萬噸的龐然大物,根本沒法比。
這些記者忍不住給這個十幾層樓高的大傢伙拍照,見證海上霸主的最後一刻,不過他們在船臺周圍,只見到了吳毓麟,他正指揮著工人,做好準備工作。奉軍其他的大人物一個都沒有了。由此也可見,奉軍的確不太看重這艘軍艦。
有一名記者還跑到了吳毓麟的身邊,有些不解的問道:“吳先生,中國多年以來,都是有海無防。現在有了一艘這麼大的軍艦,如果拆除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記者朋友,首先我理解你關心國防的心情,但是這麼龐大的軍艦,我們根本沒有修復的能力。甚至說沒有二三十年的摸索,也不能造出來,因此我們無法發揮出巴登號作為軍艦的價值。如果把這艘軍艦拆除了,大量的鋼鐵可以用來生產火炮,可以生產坦克裝甲車,可以用來造鐵軌。這也是我們的目的所在。”
吳毓麟一面說著,一面滿懷深情的看了一眼巴登號:“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國人也能建造出這樣威武的軍艦,包圍我們的遼闊海疆。”
說完之後,吳毓麟也不管這些記者,直接下達了拆除的命令,所有的工人都行動起來。從炮塔可是,一塊塊的鋼板被切割下來,然後由專門的人員運走,巴登號這艘威嚴的戰艦,徹底走向瞭解體。
所有記者唏噓感嘆,不過也都無可奈何,看了一會兒之後,就全都離開了。這當然只是他們所見的,就在距離碼頭不遠處的一棟別墅裡,張廷蘭。海軍司令沈鴻烈,空軍次長馮庸,全都聚在了別墅之中。
沈鴻烈滿懷感慨:“大帥,巴登號拆除了,我是真擔心弄不會馬肯森號。那樣可就吃虧了。”
張廷蘭也苦笑著說道:“我們必須賭一把,不過在這裡我能做出一個保證,就算弄不回來,我們的海軍建設也不會停下來,該發展一定要發展。我已經讓船廠方面最好了準備,他們會藉助拆除軍艦的名義,從西方採購一批機器,實際上這批大型機器都是用來生產軍艦的。塞克特已經答應提供給我們一些關鍵裝置,不過他設定了兩個前提,第一是要使用德國技術人員,第二是不準建造萬噸鉅艦。”
馮庸一聽,也忍不住說道:“德國人這是典型的又想吃,又怕燙,幹什麼都偷偷摸摸,生怕讓英法知道。”
“其實德國也不容易,我們應該體諒。”張廷蘭笑著說道:“他們畢竟是戰敗國,不敢太過分,不過說實話德國已經幫了咱們不少。前段時間美英法等國給咱們建造豐滿水電站,這幫混蛋果然動了歪心思,如果沒有德國人暗中幫忙,咱們就要被算計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