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民黨,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兄,參加民黨,擔任宣傳幹事,多為這個國家出力。”
民黨?聞一多一聽,頓時眉頭就皺了起來,不可思議的問道:“周先生,民黨的孫文不是和蘭帥已經鬧翻了麼,民黨的核心骨幹,多數都被抓了,怎麼現在又要組建民黨,這話又從何說起啊?”
周叔弢笑道:“此民黨已經非彼民黨了,就在不久之前,唐紹儀,岑春煊,伍廷芳,陳炯明等人聯合發出倡議,要重組民黨,建立一個真正為了中國利益奮戰的新型政黨。也得到了奉天方面的支援,我的叔叔,還有一些元老名宿也要加入其中,民黨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正式的政黨,在辛亥的時候,立下過汗馬功勞,只是期間有一段時間,走偏了道路,現在也該回到正路上面。”
雖然周叔弢只是輕描淡寫的提到了奉天的意思,但是聞一多也敏銳的把握到了,看來這次重組,和奉天有著解不開的關係。
他的猜測並沒有錯,先後擊敗日俄之後,奉軍的大勢已成,問鼎中原已經成為了必然。但是究竟該如何一統天下,張廷蘭也費盡了心思。最容易的就是組建龐大的軍隊,然後直接平推,一統南北。
這樣看起來最直接,也最容易,可是後患也不少,首先就是大規模的內戰,對國家的損耗非常大。另外奉軍的人才構成,主要還是集中在北方,如果再利用北方的軍隊,去統一天下,北方勢必佔有絕對優勢,南北由來已久的分歧又怎麼消除?
而且張廷蘭可以在東三省大刀闊斧的改革,那是因為東三省本身就是一張白紙,而且資源足夠豐富,迴轉的餘地也大。可是到了中原。到了江南,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牽涉到了方方面面。如何推動改革,怎麼徹底改變中國,這些全都是最大的難題。
眼下東三省的工業化還處在衝刺階段,一旦奉軍控制了全天下,必然要擴大工業的範圍,可是這樣就攤薄了投入,甚至會影響一些關鍵專案的投入,影響奉軍的衝刺速度。
如果早十年。張廷蘭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一統天下,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靠著強大的行政力量,去推動工業化。但是現在的時代不同了,留給奉軍衝刺的時間很有限,要想在二戰有所作為,就必須集中財力。發展東三省。
工業化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其實是要看人口和產業的勞動力容量。當然從長遠來看,工業越來越複雜,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多,中國的龐大人口優勢,是重回世界巔峰的最大資本。
但是在二戰之前。很多產業都沒有,七八千萬左右的人口,是最理想的狀態,人口過多,反而會成為累贅。因此二戰之前。最強大的工業國是德國。至於美國雖然總量超過了德國,但是由於沒法完全利用龐大人口。才造成了29年的大危機。
統一是一種必然,但是又不能一刀切的按照東三省模式走,這也成了張廷蘭最大的困擾。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廷蘭終於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利用類似邦聯的模式,想把中國統一起來。
消除外國勢力,保證國家統一,然後再逐步削弱地方勢力,把權力收回中央。同時再以東北為基地,輸出工業化,讓中國完全步入工業時代。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消除內戰,而且可以逐步推動改革,協調各方的利益,保證未來政府能兼顧各方的利益。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還是非常大,如果不是有著穿越者的經驗,張廷蘭根本不敢嘗試。當然搞邦聯,也不是真的讓國家分裂,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紐帶,也就是政黨的力量,把社會全都組織起來。
張廷蘭原本也有過另起爐灶的打算,不過他身邊能勝任這個工作的並不多,最後還是聯絡到了唐紹儀,然後唐紹儀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重組民黨。
唐紹儀提出了重組民黨的三點好處,第一是民黨成立早,影響大,尤其是在南方,知名度非常高;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