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八章 納妾,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張廷蘭和蔣百里的一番討論,最後把整軍方案基本敲定下來,前十三個師作為野戰師,採用一師三團編制,另外配屬一個裝備54門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團,兩個高炮連,以及其他附屬部隊,總人數要打到一萬六千人左右。

其實這種編制奉軍早就提出過,前幾個師也是這麼編制的,但是由於作戰任務變化很大,因此有時候要把已經取消的旅臨時編制起來。

不過這次由於大局已經基本確定,野戰部隊只要負責外部就可以了,因此編制徹底固定下來。作為對抗俄日陸上威脅的主力,其中第二,六,七三個師駐紮外蒙。第三,四,十一,十二,十三五個師駐防東三省,鴨綠江一線。第五,八兩個師進駐遠東,第九和第十師作為後備力量,駐防奉天。

至於第一師則是有些特殊,被授予近衛師的稱號,並且將部隊擴充為三旅九團的超大編制,主要負責京津一帶的防禦任務。

這也是張廷蘭吸取了教訓的結果,在國家尚未統一,外患還在的時候,京城絕對要駐守重兵強兵,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等到國家局勢徹底穩定之後,第一師或許還會進行調整,按照張廷蘭的想法,他想要把第一師打造成奉軍的機械化部隊,作為國家最有力的一隻鐵拳。不過暫時還沒有這個財力,只能單純作為一個設想。

除了這十三個編制完整的師之外,其他的部隊就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削減,二線地方守備部隊一共編制了七個師,直魯豫三省各一個師。江浙以及上海安排了兩個師,作為經濟中心,這點兵力還稍顯單薄。張廷蘭又把最新成立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放在了杭州,同時也可以拱衛上海。

海軍陸戰隊是張廷蘭從去年開始,就籌劃建設的一支部隊,隨著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隊的主要使命有收復失去的島嶼,和日本還有英法在南洋進行爭奪,這種戰鬥都離不開海軍陸戰隊。

而且張廷蘭把這支純粹的進攻性力量放在了長三角,也是非常有學問的。按照常理來講,其實應該把這支部隊放在福建。作為攻擊臺灣之用。不過張廷蘭卻沒有這麼做,其實這裡面已經透露出很深的戰略考慮。

如果想收復臺灣,誰要傻乎乎的去登陸臺灣啊,直接攻擊琉球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琉球面積更小,攻擊難度也低。同時琉球戰略位置又遠在臺灣之上。只要拿下了琉球。臺灣根本不用打,就勢必會回到中國手中,因此張廷蘭才把海軍陸戰隊放在了長三角。

另外還有兩個守備師放在了湖南和湖北,目的也很簡單,就是保護這個中部的工業重鎮,還有穩住中部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編練六個基幹師和六個快速打擊師,六個基幹師每個師只保留六千多人,只有一個步兵團,不過其餘的炮兵和其他技術兵種則是和一線部隊差不多了。

但是這個基幹師也很有學問。每一個主官都會配置兩位副手,如果一旦大戰爆發,一個團就能變成三個團,像是氣球一樣,快速的膨脹起來,用最快的速度投入戰鬥。

這六個基幹師平時駐紮在中原以及江南等臨近鐵路線的地區,平時參與保衛地方安全,到了戰時則是快速擴編,快速機動。

至於六個快速打擊師則是為了應付西南和兩廣等地設計的,這些地區都相對偏僻,調動大軍進去耗費過大,而且以戰鬥力來計算,多數軍閥都是渣渣,根本不用耗費太大的精力。

這六個快速打擊師有三個是按照山地部隊訓練,每個師八千人左右,務必做到裝備精幹,行動快速,打擊能力強,平時一個師,可以輕鬆擊敗一個土皇帝,兩三個師就有控制一省的能力。

經過這一番整頓,國防軍陸軍總計有三十五萬左右的兵力,而且還可以快速動員二十萬人,按照目前的情況判斷,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