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六章 交換,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拙言,要想爭天下,就要心懷天下,就算不能把一碗水端平,但是也不能只顧著東三省,不論是軍隊,還是經濟,都要有全國眼光,否則只知道重用自己的人,就會造成離心離德,不論是滿清,還是北洋,在這一點上都犯了致命的錯誤,不能統合天下,敵人會越來越多,層出不窮。”
說到這裡,王永江又笑道:“拙言,你能早早的意識到這一點,真是相當不錯。說實話,我真怕你連續打敗了俄日之後,就會走上楚霸王的路子。”
這世上恐怕也只有王永江敢和張廷蘭這麼說話了,項羽力能拔山,72場大戰,無一不勝,橫掃了天下,擁著美人,征服天下,是多少男人的榜樣,但是偏偏就被劉邦給戰敗了,這其中只得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對於張廷蘭來說,最值得借鑑的就是項羽只會做霸王,而不會做君王,這就是太失敗的原因。奉軍如今也處在這個位置上,如果不能完成蛻變,不論有多麼強大的軍力,最後都會消耗一空。
就像前後空一格的某公,每次都能擊敗軍閥,但是反倒是舊的軍閥沒有幹掉,又出了一大批新的軍閥。整個民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惡性分裂的歷史,最後將自己有限的實力,全都消耗掉了。
“岷源先生教訓的是,我準備對軍隊和政府都進行大換血,尤其是東三省的一些高官,要全都調到關內,打破地域阻隔,另外我準備把邊防軍升格成國防軍,同時把兵力擴充到了32個師,除了奉軍原有的部隊之外。從關內再招募十個師,形成制約。”
王永江笑著點點頭:“軍隊的事情我懂得不多,不過我覺得總要有海納百川的心態,直系部隊當中,雖然作亂的不少,但是中下級軍官沒有多少問題,你不妨讓百里過來,擬定一個整軍的計劃。”
張廷蘭一聽,也是頻頻點頭,蔣百里曾是保定軍校的校長。威望很高,而直系之中,又以保定軍校的為骨幹,要是能收攏起來,就能平衡奉系一家獨大的局面。絕對是非常好的建議。
“我馬上給參謀長發電報,讓他立刻進京。不過岷源先生。你對關內的發展。還有什麼看法沒有,我可等著你給我拿出方略呢!”
王永江微微一笑:“拙言,這事我的確想了很久,從目前來看,我們能控制的區域基本上是直魯豫這華北三省,另外加上長江中下游。其餘兩廣和雲貴川都有些鞭長莫及。按照我的想法,就不妨暫時擱置這些邊境地區,集中力量,讓中原和江南穩定發展起來。到時候我們的工業實力至少能提升一倍。時間也不會太久,三五年就差不多,到那時天下一統,就無可阻擋了!”
聽到這話,張廷蘭也是頻頻點頭,目前無論是財力,還是軍力,都沒有做好準備,何況有和列強交惡,如果把大軍都派到了西南,只會讓中原空虛,而且張廷蘭也早就想要休養生息,結果偏偏戰事不斷,一直拖到了現在,部隊已經疲憊到了極點,的確應該好好恢復一下。
經過和王永江的一番商討,張廷蘭的思路已經很明確了,直魯豫三省是北洋的大本營,發展的很早,也有相當的工業和教育基礎,其中有鞏縣兵工廠,有著名的北洋大學,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基礎。而且北方相對沒鐵資源豐富一些,按照計劃,這裡將重點發展重工業,建成三座鋼鐵廠,同時大力開採山西的煤礦資源,建立火力發電廠,供應華北使用。
江浙上海一帶,早就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發展條件也非常好,不過也有一點問題,就是長三角離著海洋太近,中國海軍實力不足,沒法保護。另外這裡有強大的買辦集團,是發展實業的一大阻礙。
按照王永江的想法,江浙一帶將主要發展見效快的輕工業,逐步打擊買辦集團,等到國力提升之後,再加大對江浙的投資。
最後一個投資重點就是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