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 搶佔租界,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譚延闓、鄧錫侯、李宗仁,這三個人看起來十分有趣,譚延闓成名日久,當初和譚嗣同,陳三立並稱“湖湘三公子”,到了民國之後,更是數次出任湖南督軍,在湖南算是名望最高,資格最老的政壇元老。
這些還都沒什麼,但是有一點卻是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湖南的聯省自治,譚延闓居功甚偉。而這一次張廷蘭則是高舉反對聯省自治的旗號,按理說譚延闓不被清算,已經算是不錯了,怎麼還能有機會得到重用,實在是讓人費解。
另外鄧錫侯和李宗仁兩個人,只能算是一方的土皇帝而已,到了省外,知道的人都不多,可是張廷蘭偏偏提拔了這兩個後輩。
老的新的一起用,實在是讓人摸不著張廷蘭的套路。外人看不透,張廷蘭這麼安排自然有原因,這次討伐南方,其實算得起是統一天下的第一步。
想要統一天下,就要廣納各種人才,不能侷限於東三省,南方可用的人才,也不能錯過,更何況鄧錫侯早早的就和奉軍搭上了線,張廷蘭也要提拔他。
另外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軍事才能都不弱,張廷蘭也有意拉攏過來,而且正巧李宗仁的發跡比較晚,還沒有成為一方諸侯,也正好可以下手。
在一年多之前,奉軍和李白搭上了線,給他們提供了兩百萬貸款,又將一批淘汰的水連珠步槍送了過去,而且還暗中派遣了一些軍事教官過去,毫不客氣的說,李白就是奉軍在廣西的代言人。
眼下時機成熟了,正好把這些牌亮出來,他們一路在四川,一路在兩廣,其實正好對江浙的這些叛軍,形成了一個月牙形的包圍圈。同時也打碎了一些人割據南方的迷夢,長江以南,照樣有大量親近奉軍的勢力,想要隔江而治,那是痴心妄想。
至於譚延闓,張廷蘭並沒有多少好印象,這傢伙簡直就是八面玲瓏的水晶球。伴食畫諾的活馮道。十足的老官僚一個,對於這樣的人,張廷蘭本來是不想用的。
不過就在奉軍剛剛開始南下的時候,王永江特別給張廷蘭發了一份密電,如果別人或許張廷蘭會不在乎,但是亦師亦友的王永江。張廷蘭可不敢不當回事。
電報中王永江分析了形式,他也認為這次是把勢力伸向全國的好時機。但是王永江也直言不諱的提醒張廷蘭,憑著現有的實力,想要掌控全國,難度還是太大了,因此必須儘可能的少結怨,多籠絡人心。
其實提倡聯省自治的那些官僚士紳。多數都是牆頭草,如果能成,就乘機擴大手中權力,如果不成,就立刻改換門庭,從民國以來,這幫傢伙就在南北之間,不停的搖擺。這個動作已經嫻熟至極。
雖然對牆頭草王永江也很看不起,但是把他們逼上絕路,也沒有必要,特別是在手中實力還不夠的時候。
正是因為王永江的警告,張廷蘭才決定任用譚延闓,為的就是給騎牆派一個榜樣,只要能改弦更張。一樣還有機會。
譚延闓這個老狐狸也是聽絃歌而知雅意,立刻就發表了通電,聲稱自己原本倡導聯省自治,是想為了桑梓之地。謀求福祉。但是這個主張已經被一群分裂國家之輩盜用,成了他們的庇護傘。因此譚延闓表示收回之前的觀點,一心支援北京,全力平等亂局,還天下一個太平。
這個老狐狸能這麼聽話,還是被奉軍強大武力懾服了,連英國人都不在話下,更何況國內的這些軍閥呢!
不過譚延闓也有所保留,他嘴上喊得響,真正的動作卻沒有多少,這條老狐狸還在觀察,想要看看奉軍究竟能不能抗住英國人的報復,最後他在決定何去何從。
其實相比國內的輿論,世界上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中國擊沉了英國的軍艦,一個世界眼中的公共殖民地,竟然去挑戰世界霸主,怎麼看都像是以卵擊石。
很多保守的英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