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五章 踏上旅順,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中國割出去了大量的領土,卻沒有真正收回來一塊,這也首開先河,不只是奉軍十分看重,而且也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
尤其要組建新民黨,一大批的政界宿老,商界領袖,學界的精英,他們全都歸入了張廷蘭的麾下。奉軍地位越高,他們的影響力就越大,為了互相造勢,他們不遺餘力的宣傳收回旅大的意義。
同時也是藉機宣傳新民黨的理念,並且把7月23號作為正式建黨的紀念日。有了唐紹儀,梁啟超,章太炎等人的活動,這個訊息迅速傳遍了天下,幾乎人人都知道旅大要回到中國的懷抱了。
一直飽受欺凌的中國人,在這一刻終於看到了一個希望,他們將目光都鎖定在了旅大。就在交接儀式的當天,張廷蘭一身戎裝,在奉軍眾將的陪同之下,親自率領著坦克師和第一師兩支王牌部隊,開進了旅順口。
交接儀式放在了旅順203高地附近,當然選在了這裡,也是有原因的,當年乃木希典率領著日本軍隊,和俄國人在這個高地血戰,死傷慘重。
為了紀念這場戰鬥,日本人在戰後蒐集了炮彈的碎片,鑄成了一座形似子彈的爾靈山紀念塔,日本人以此自吹赫赫戰功。
可是剛剛過去十六年,他們就要從這裡滾蛋,旅順口要重新回到原來的主人手裡,日本人也是萬般的不願意,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臉色灰白的白川義則面無表情的站在了爾靈山紀念塔的下面,他作為最後一任關東軍指揮官,將代表日本,和奉軍正是簽署檔案,將旅大交還中國。
就在早上十點鐘,張廷蘭率領著奉軍眾將,以及中外記者來到了爾靈山的下面,作為奉軍的指揮官,張廷蘭帶著勝利者的微笑,走到了白川義則等人的面前。
從張廷蘭出現的那一刻開始,白川義則就一直在緊緊的盯著,他想知道究竟是什麼人擊敗了堂堂大日本帝國。可是當看到張廷蘭竟然如此年輕,就彷彿從大學剛剛走出來的書生一般,頓時就讓白川有種難以置信的感覺!
更讓他吃驚的是張廷蘭身邊的將領,大多在三十歲上下,甚至也有看起來比張廷蘭還要年輕的。這還是那個老大帝國麼,曾記得他們的李中堂,不過是一個糟老頭子而已,相反那時候日本的政壇,全都是一群意氣風發,昂揚進去的政治家。
可是如今明治時代的政治家都凋敝了,只剩下幾個元老,在支撐著場面,而中國則是少壯派在掌權,這個逆轉,難道就是兩國國運的轉變?
白川義則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張廷蘭已經走到了他的面前。
“白川先生,中國人常說物歸原主,你們竊據旅大多年,現在也到了歸還的時候了。”
白川義則終於回過神來,他勉強坐在了桌子前面,要拿筆簽字,可是突然之間他的手抖了起來,筆尖不住的晃盪,左手來回翻檔案,竟然找不到了簽名的地方。
張廷蘭一看這傢伙色厲內荏的模樣,心中一陣冷笑,憑著中日之間的潛力差距,只要中國贏了一次,日本就再也沒有機會追趕了,只怕下次日本人再簽字的時候,就是投降書了!
“白川先生,不要再耽擱時間了,我還要進城吃午飯呢!”
說著張廷蘭指了指簽名的位置,白川義則顫動著手,勉強簽上了名字,張廷蘭也同樣龍飛鳳舞的簽好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這一刻,所有人都忍不住歡呼起來,先後被俄日竊取二十多年的遼南門戶,渤海的鎖鑰,旅大!終於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奉軍早已準備好的禮炮開始轟鳴起來,天空之上,戰機盤旋,四周的人群歡聲雷動,彩旗飄揚。
相比中國人的揚眉吐氣,日本人只能抬著爾靈山的紀念塔,灰溜溜的迴轉國內,等待他們的也是無窮的屈辱。
張廷蘭率眾下了爾靈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