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中德攜手,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爾終於來了精神。
一路走過來,到處都是平坦的原野,一座座的村落密集整齊,沿途幾乎每個城鎮都能看到工廠的影子,由此可見奉軍的工業基礎已經有了相當規模。而且最讓他們吃驚的是東三省的百姓,沒有絲毫的卑微怯懦,相反全都精神昂揚,眼神之中能夠看到一種叫做希望的東西,讓蘭德爾尤其印象深刻。
他的看法終於發生了轉變,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地區之間有著太多的不同,而東三省最能代表這個國家的未來。
德國考察團到了如期到了奉天,張廷蘭帶著顧維鈞和夏寒親自迎接蘭德爾的到來。看到了他們之後,蘭德爾又是一陣驚訝不已,這三個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年輕就代表著活力,正是這個古老國家最需要的東西。
蘭德爾也同樣給張廷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精明幹練的傢伙,而且說話時他的眼角會不自覺的向上挑,很顯然他應該是一個十分高傲自負的傢伙。沒有足夠吸引人的東西,恐怕很難打動他。
將蘭德爾請到了帥府之中,他們落座之後,張廷蘭笑著說道:“我代表奉天政府歡迎你們的到來,相信這會是中德雙方合作的開始,兩國在經濟結構上有著巨大的互補性,這正是我們合作的基礎。”
蘭德爾也說道:“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不過我還想知道貴方對合作有什麼具體的設想沒有,需要德國提供生產槍炮的技術,還是一些人才?”
張廷蘭笑著擺了擺手:“這種合作太初級了,根本不適合我們,而且我可以坦率的說,槍炮的生產問題早就解決了,不只能夠大規模的生產,而且我們還在摸索研更符合中國人需要的武器。諸如飛機,坦克我們已經開始生產了。”
蘭德爾雖然已經很高估奉軍了,但是沒有想到,實際情況更加驚人,飛機和坦克都是相當複雜的東西,如果能夠生產,也就意味著奉軍有了相當程度的工業體系,這實在是太令人吃驚了。
“巡閱使先生,你理想中的合作又是什麼樣的?”
“當然是全方位的合作,不必僅僅侷限於軍事工業。包括各個方面,首先就是商品貿易,我們從德國採購機器裝置,同時向德國提供糧食和礦石;其次是經濟交流,我們可以互相開放市場。允許德國來華直接投資辦廠,可以享受政策優待;第三就是人才交流。我準備向德國派遣一大批留學生。到德國接受高等教育。”
蘭德爾聽完了張廷蘭的設想,也在心裡頭挑起了大拇指,這位年輕的統帥並沒有侷限於具體的內容,眼光極為開闊,很顯然對方圖謀也非常遠大。
“貌似這個計劃對中國方面的好處更多一些,對德國的幫助十分有限啊。”
“蘭德爾先生。這是雙贏的合作,事實上對德國的好處還要更多一些。”顧維鈞在一旁笑著說道:“目前東三省光是糧食,每年就能出口五百萬噸以上,如果能夠出口德國。就能解決德國的糧食短缺問題。而且這些糧食並不需要用黃金來結算,我們可以以物易物,直接換成機器裝置,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合算的生意。”
聽到以物易物四個字之後,蘭德爾頓時眼前一亮,這個提議的確打動了他,戰後德國最大的困難就是戰後大量賠款,造成嚴重的貨幣貶值,馬克有變成廢紙的趨勢。貨幣貶值也提高了進口的成本,就算有糧食,德國也買不起。
可是如果直接以物易物,則能夠跨過貨幣一關,對於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個福音。在歷史上,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經濟能夠快速騰飛,很大程度上就是德國採用了勞動券,繞開了貨幣一關,直接以物易物。
南京政府也和德國有過貿易協議,將中國的礦產資源都押了出去,換取六十個德械師的裝備,從貿易的角度來講,中國簡直就虧大了。張廷蘭當然不會犯這種低階的錯誤,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