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六章 叛亂,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番交談下來,雙方都清楚的看到了合作的巨大的前景,尤其是蘭德爾,同樣精神振奮,作為一個真正的軍人,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德國的軍隊沉淪。打仗和做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時間長不做,能力也就退化了。

如果奉軍願意給他們提供實驗場地,提供一手的戰場資料,這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蘭德爾情緒激昂,一口喝乾了杯中的酒,笑著說道:“巡閱使先生,我想盡快的考察一下奉天的兵工廠,瞭解你們的實際水平,然後再擬定技術交流計劃,這樣會比較有針對性。”

張廷蘭也笑著說道:“完全沒有問題,說起來奉軍工廠之中也有一些德國的裝置,至於來路還請蘭德爾先生不要深究啊!”

蘭德爾一聽哈哈大笑:“有些東西中國得到了,遠比落在該死的英法等國要好,我們兩國距離遙遠,同時又都因為不公平的世界秩序,嚴重損害了兩國的利益,我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德甚至有結盟的必要性。”

“我也有這個想法。”張廷蘭笑著說道:“中德都是傳統的陸上大國,結果又都面臨著一個島國的壓制,在經濟領域我們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在政治領域,有共同的訴求,而在國家利益方面我們沒有直接的衝突,的確是最理想的朋友。不過目前兩國還都有太多的困難,我相信再過十年,中德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那時候我們說不定就可以攜起手來了!”

兩個人談得十分投機,整個氣氛都十分融洽,一戰之後,德國失去了在中國的所有特權。同時也消除了和中國交流的障礙。另外德國人已經恨透了英法,也願意把中國武裝起來,利用中國的力量,改變整個殖民體系的格局。

為了能和德國人更好的開戰合作,張廷蘭明令陶吉平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的工作組,和德國人討價還價,交換奉軍最需要的技術。

奉軍工業已經有了相當規模,但是由於這些工廠多數都是渾水摸魚搬過來的,結果造成了缺乏科研能力的問題。奉軍的武器還主要是模仿為主,真正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不多。而且最初俄國的機器是走法國的路子,但是現在弄來的機器又是德國的路子,兩者缺少一個整合。

如今中德開始了合作,德國就派出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幫助奉軍規劃工業,進行整合。德國人辦事一貫嚴謹。跟著他們一同學習。中國的工人也學到了相當多的寶貴經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國的技術人員終於更徹底的瞭解工業技術之間的奧妙,開始掌握如何從設計規劃,到生產使用的全過程,有了這個本事。也就能成系統的研究需要的東西。

奉軍進步有目共睹,讓張廷蘭分外的興奮,現在中俄大戰在即,沒增加一分力量。就能增加一分勝算,他不能不留心。

“大帥,我們和德國人剛剛達成了第一個合作協議,請您過目。”陶吉平將一份檔案送到了張廷蘭的手中。

“這項合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由奉軍提供五十萬噸糧食,給德國救急,然後德國向我們提供相應價值的冶金裝置,提升我們的冶金水平。”陶吉平笑著說道:“之所以選擇了冶金裝置,也是和德國人爭論許久之後的結果。我們的工業水平整體偏低,與其追求先進武器,還不如把短板先補齊,雖然我們能生產大口徑火炮了,但是工藝還不過關,質量有待提高。另外由於裝置有限,也影響了生產能力,這批機器採購回來之後,德國還能派遣一批技術人員,這樣重炮的生產能力就能再提升一個臺階,有望達到每月五十門!”

張廷蘭一聽這個訊息,也是欣喜若狂:“五十門足夠裝備一個師,還能有不少剩餘,正好要對付俄國人的人海戰術,最好的就是火海攻勢,讓他們全都淹沒在炮火當中,軍工廠的這個思路非常不錯,把錢一定要投在最有效果的領域。”

說著,張廷蘭走到了巨幅地圖面前,指著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