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六章 萬里戰場,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滿清開始,中國的政治人物就習慣了抱殘守缺,北洋集團也從滿清的官僚身上繼承了這個基因,對於洋人有著從骨子深處湧出來的恐懼感,這種恐懼甚至是沒有來由的。

曹錕和徐世昌一聽吳佩孚主動請戰,他們本能感到了不妙,曹錕急忙說道:“子玉,你要請什麼戰,難道是和奉軍一起作戰不成?”

吳佩孚點了點頭:“大帥,張拙言從嶄露頭角開始,就一直奉行強硬路線,力爭主權,我最初還有些想不通,攘外必先安內,像奉軍那麼走鋼絲繩,實在是太冒險了。可是我現在看出了一點端倪,中國人被欺負了近百年,最需要的就是強有力的人物保護他們。從收復中東路開始,到海蘭泡,到六十四屯,到外蒙古,再到外東北,如果真讓奉軍把北方邊患都解決了,到時候不用他們來打,我們就要滾出北京城啊!”

吳佩孚的確不簡單,攘外必先安內,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理想的辦法,內部安定了,集中力量,再去和列強周旋。但是這其中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列強會不會允許你集中力量!要知道一個四分五裂,任人魚肉的中國,才是最符合西方利益的。

攘外和安內其實是一體兩面,想安內,就要有排出外患的本錢,要是不清除列強在華利益,他們就會不斷的扶持代理人,國內又怎麼能安定!

而有了攘外的本錢,國內統一又會順理成章,連最大的敵人都阻止不了,一些小又有什麼作用呢!想真正統一中國,就必須同列強拼一把,這在歷史上已經徹底證明了。當聯合**被擋在了三八線之外的時候,中國才徹底安定下來。

這就是不可改變的宿命,吳佩孚已經開始明白張廷蘭為什麼和俄國人死拼了,因此他也有了參戰的想法。

“身為中央政府,在維護國家主權的時候,我們已經落後於奉軍,要是還不能採取果斷措施,出兵助戰,天下的老百姓會怎麼看我們,誰能承受民心盡失的結果啊!”吳佩孚痛心疾首的說道。

曹錕和徐世昌卻是面面相覷。十分的為難,半晌曹錕才說道:“子玉,維護國家主權,是軍人的使命,可是我們現在要弄清楚一點。和俄國人拼命,究竟能不能勝利。如果失敗了。又會割地賠款,到時候我們更是威風掃地,只怕連滿清都不如!”

“沒錯,其實還有另一個難題。”徐世昌也說道:“對俄作戰是奉軍主導的,如果我們派兵過去,肯定要處於從屬地位。假使張廷蘭居心不良,把我們當成了炮灰,讓北洋精銳都拼光了,我們又該如何!”

吳佩孚一聽曹錕和徐世昌的擔憂。也有道理,但是這種想法本身就落了下乘,國家主權之爭,是不得不戰的事情,不管輸贏,都要死戰到底,派系得失必須放在一邊。

可是吳佩孚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是他也不能下定決心,因此沉默了半晌,才說道:“大總統,大帥,我們不妨把事情分開,先以政府的名義宣佈廢約,並且為奉軍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我率領一個聯絡團過去,和張廷蘭協商出兵事宜,同時也是觀察一下戰場的情況,最後在做出決斷。”

曹錕一聽,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他垂頭喪氣的說道:“夾在了列強和民意之間,本來就是風箱裡的耗子,兩頭受氣。現在又多了一個能折騰的張廷蘭,可讓人怎麼活啊!”

吳佩孚也顧不上曹錕的自怨自艾,急急忙忙帶著親信北上,前去面見張廷蘭。而此時的張廷蘭正在滿洲里坐鎮,不算寬大的辦公室裡頭,各種人員往來不斷,前線的戰報,後方的情況,國際的局勢,方方面面,全都要照顧到。

作為一場大戰的統帥,張廷蘭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有楊宇霆和蔣百里兩大助手,再加上大量的參謀人員,大家共同努力,張廷蘭每天睡眠時間也只有三四個小時。桌面上總是放著熱騰騰的儼茶,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