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八章 減稅兩千萬,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各位教育界的精英,我相信在這段時間之中,教育界蒙受了最為嚴重的恥辱和質疑。人常說讀書明理,但是我們悲哀的發現,有一些文賊,利用手中的筆桿子,利用自己的號召力,變身成為漢奸走狗,成了挑動社會對立,汙衊誹謗政府,乃至殘害學生的幕後兇手。”
聽著曾有翼的講話,這些教授講師全都感到了脊背發涼,渾身冷汗直冒,有幾個膽小你的手指還在不斷的顫動。說起來這些學者從來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誹謗別人,從來沒有被別人如此審判過。
他們憋屈,驚恐,陳毓秀等人已經被抓了起來,另外還有十幾個證明被列強收買的學者,或者被抓,活著逃到了海外,剩餘的這些人也全都戰戰兢兢,不知道等在自己的命運將會如何。
曾有翼掃視了一下他們,然後說道:“當然我相信這只是不分無良文人的個人行為,與整個學界無關,但是這種惡劣的影響已經出現,在座的諸位也必須反省自身,有很多人沒有把功夫放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上面。而是投機鑽營,沽名釣譽,敗壞了學者的形象,為此政府不得不制定一套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規範學校教育。”
曾有翼隨即將早已醞釀好的一整套改革措施公佈出來,首先就是在學校設立政治訓導員,負責公民課程以及國防安全教育;其次對於學校的財務也建立嚴格的審批監督程式,一改以往直接把錢交給學校,任由教授安排的放任自由的做法。
大學經費不只要經過政府審批,還要向社會公佈,監督落實情況,而且還規定了一條更要命的,那就是賦予學生監督舉報的權力。
就算在後世,學校的很多行為也飽受學生的詬病,只不過由於學生過於弱勢。而且沒有妥善渠道,只能任由學校擺佈,這也是造成了教育**的一個根源,學生全都敢怒而不敢言,這項措施就是讓學生能說話,敢說話,而且不用擔心承擔責任。
曾有翼講到了這裡。下面所有人的臉上全都越發的悽苦,這等於是給他們頭上戴上了緊箍咒,那些學生隨時都會變成無數雙監督的眼睛,隨時可能舉報他們,把他們置於無所遁形的監督之下。
這些人當然不滿,可是在這個時候。根本不敢站出來說話。曾有翼也注意到了這些人憋屈的模樣,因此笑道:“各位,給予學生監督權力,除了要嚴控學校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教學質量,也涉及到學校的下一項改革。所有高校教師,都要建立新的考評體系,大家手中捧得可不是金飯碗了!”
在民國的學校當中,有很多人剛剛留學歸來,二十幾歲,就當上了教授,這固然是因為人才缺乏,但是這種制度相當不合理。教育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一個老師不只要把知識弄懂,還要想辦法,讓別人也能明白,其中的經驗是需要積累的,就像官員一樣,不經過底層的磨礪,驟然升到高位。肯定有問題。
因此新的考評機制規定了升職年限,同時又規定每兩年要組織一下教師能力考核,如果成績不及格,就要被淘汰出局。
這個考核分成三部分。一個是科研,一個是學生教學反饋,最後是基礎能力測試。然後綜合打分,絕對一名教師是否合格。
其實在後世也有類似的制度,只不過張廷蘭在制定的時候,在科研專案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畢竟諸如人文類的學科,搞點研究還是容易的,而理工類的學科,很多老師能把課程講明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要是硬性規定科研論文數量,結果只能變成濫竽充數,學術造假。
但是在學生評分上面,張廷蘭可是加大了比重,而且這一項是由政治訓導員負責的,畢竟教師的使命是教學,而教學的好壞,只有學生能夠衡量。學生衡量也要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的印象,一個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兩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