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四章 把火燒到南洋,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統,教育部擬定全面廢除教會學校,私人辦學也要服從政府統一指令。在學校之中加設政治輔導員,另外開設統一的國家安全教育課,對學生,也包括社會,進行反間諜教育,避免學校再度被其他勢力操縱。”
在野的時候,張廷蘭也利用過學生遊行造勢,但是真正坐到了現在的位置,張廷蘭也深切的明白,這種遊行,對外只是一種弱者的掙扎,對內只是無謂的內耗,必須管控起來。要不然,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有一幫人出來鬧事,那就什麼都別想幹了。
因此必要的威權統治,甚至說是獨裁,在國家建設的初期,打基礎的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全都是靠著強大的政府力量,進行領導。德國,日本,俄國,全都是如此,而在完成工業化之前,就搞全民普選,下場多半就和拉美國家一樣,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無論是怎麼掙扎,也都無法從泥潭出來。
當然中國這個國家又非常奇怪,其實從古至今,中國就很少有真正的獨裁者,歷代的皇帝都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不是他們謙讓,而是中國太大了,又太複雜,靠著一個人的智慧,肯定沒有處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
對於張廷蘭來說,最理想的政體就是在發展和公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重大事件上面,保持絕對的獨斷專行的能力,同時在一些小事上面,又允許各個利益集團進行充分的角力。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張廷蘭要求是對學校進行管控,但是還要保留一些發言的權力。曾有翼也是貫徹了張廷蘭的意見,提出了這麼一個方案,黎元洪也無從反對,只能點頭同意。
唐紹儀也說道:“學校是一個方面,另外報紙雜誌也都要控制起來,不能讓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政府方面準備提出新聞出版法,對文化市場進行規範,另外針對言論。出版,遊行,結社等方面的自由,也要進行控制。自由不意味著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尤其是那些名人,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話負責。”
針對輿論掌控。同樣也沒有一刀切下去,直接給禁止了,但是日後肯定要受到種種限制。這個枷鎖的鬆緊,完全捏在了張廷蘭的手裡,隨著社會的逐漸前進,然後再不斷的放鬆約束。給予老百姓更多的自主權力。
北洋軍閥時代之所以會終結,並不是因為他們獨斷專行,胡作非為,恰恰是因為他們獨裁的能力不夠,無法建立起穩定的社會秩序,在頻頻的戰亂之後,把自己的力量都消耗光了。
張廷蘭當然不會犯這個錯誤。現在有了壓住學界的機會,要是不利用好,那就太失職了,輿論這件最有效的武器,必須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大總統,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要求,直隸督軍曹錕在此次的亂局之中。不思管控部下,為國分憂,卻慫恿部下藉機鬧餉,甘心充當列強的幫兇。隨後又出面挑唆師生和政府的關係,我認為這樣的人,已經不能繼續留任,必須撤銷職務。另外王懷慶和張福來兩個人也要拿下。”
黎元洪一聽這話,頓時一陣愕然,曹錕和黎元洪之間,也有衝突。拿下去黎元洪也樂見其成,可是畢竟曹錕是直系的首領,手下兵多將廣,又有吳佩孚這麼一隻猛虎,盤踞在中原之地,如果強行拿下曹錕,會不會引發更大的麻煩,黎元洪也不敢太過大意。
張廷蘭突然笑道:“大總統,只要曹錕能交出直隸督軍,可以任命吳佩孚出任中原巡閱使,主管河南以及周邊的剿匪事務。”
很顯然這是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拿下曹錕的直隸督軍。就意味著京津河北徹底落到了奉軍的控制之中,直系也就失去了大本營。對直系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讓吳佩孚高升一步,正好能降低直系的牴觸,這其中的分寸,張廷蘭的拿捏的十分到位了。
“拙言,這些事情你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