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三章 中原土改,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好能把常蔭槐調到西南,讓他能夠一展所長。

火車停在了漢陽,張廷蘭剛下了火車,譚延闓領銜,帶著兩湖的要員親自來迎接,另外王永江也等在了這裡。自從張廷蘭將長江流域交給了王永江之後,他先是到了江浙轉了一圈,然後又逆流而上,到了武漢三鎮,這次他也親自過來迎接。

見面之後,寒暄了幾句,張廷蘭就笑著對這些趕過來的兩省政要笑著說道:“在三十年前,湖廣總督張之洞就在這裡建立了漢陽鐵廠,成為了中國鋼鐵工業的開端,也造就了武漢三鎮工業中心的地位。鋼鐵是一個國家的脊樑,張之洞能夠看到這一點,能夠肯投資,現在看起來,還是相當了不起。不過這些年以來,漢陽鐵路因為種種原因,慘淡經營,這一點必須糾正,我這次來,就要加大對兩湖的投資力度,讓這個工業中心重新興旺起來。”

投資可不是一句空口白話,而是實實在在的銀子,而且聽話聽音,張廷蘭將兩湖定位成了工業中心,這可是和東三省平級的待遇,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大量的投資必定會傾向到這裡,無數的百姓都會因此受益,這些人全都歡聲雷動,場面異常的熱鬧。

張廷蘭被接到了原來的都督府,先後接見了一些政要,好言勸勉他們一陣,大家全都和和氣氣。一直到了傍晚,張廷蘭邀請著王永江,坐上了船,從龜山到赫山之間,一面看著夕陽西下,一邊聊天。

這一帶正是張之洞投資的重點,有漢陽鐵廠,有湖北槍炮廠,剛藥廠,綿延十里,是一條完整的工業地帶,不管後世對張之洞有多少爭議,說他是錢屠,但是在張廷蘭看來,知道發展重工業,就是了不起的,在開始的時候,交點學費也無所謂。

“岷源先生,您在長江走了一圈,不知道這心裡頭有沒有發展的腹案了呢?”

王永江嘆了一口氣:“有是有,不過發現的問題還是太多了,哪一項處理不好都容易造成我們投資打水漂啊。”

“有這麼嚴重麼?”

“十分嚴重,湖北可能還好一點,真正費心的就是江浙,那是最早開放的地區,列強勢力深入的最早,有大量的買辦存在,同時金融業十分發達,投機盛行,這兩項在工業發展的時候,都是一個大麻煩。”

發展工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進行大量的基礎投資,還要培養相應的人才,早期投入十分驚人,而且生產出來的東西很多都是垃圾,質量比不過外國產品,這就造成了投資工業,投資巨大,回報則比較晚,還有一定的風險。

但是充當買辦就不一樣了,直接代理洋貨,沒有了麻煩的生產過程,而且資金週轉十分快速,靠著洋人分下的湯湯水水,就能過的比較舒坦了。

“這人一點找到了容易掙錢的途徑,就不願意多幹活了,我調查過一些江浙上海的富商,按理說他們的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應該去投資實業,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實際情報並非如此。他們都把錢投到了金融市場,買股票,或是直接交給外國銀行,進行投資,我也計算過了,投資實業,好的時候,一年不過一成利潤,甚至可能更低,但是投資金融可就不一樣,半個月,甚至是幾天,就能拿到百分之幾的利潤。”

聽著王永江的話,張廷蘭眉頭也皺了起來:“岷源先生,你是說想單純靠著引導,很難把江浙一帶的資本引入實業了?”

“很難,至少大部分人不會這麼幹的,但是採取強硬措施,又會造成反彈,我也有些拿不準。”

張廷蘭對於江浙財閥也有些瞭解,知道其中有多少奇葩的事情,比如某公領銜的四大家族光是資產就達到了當時中國兩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某公夫人更是敢把全國捐來買飛機的錢,放在銀行裡頭生利息。

要想讓這麼一幫人,真正沉下心,好好的幹實業,的確是強人所難了,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