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五十四章 航母時代,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南造船廠在前身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臺車床,自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研製了中國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藥,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
在晚清的歷史上,江南廠是全國技術最先進,裝置最齊全的大型工廠,在1905年,實行了局塢分家,江南造船廠正式獨立運作。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間就造船136艘,總排水量達到噸。一戰期間,江南廠還承接了美國的萬噸運輸艦訂單,建造了“官府”號等四艘鉅艦,堪稱中國造船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相比以往的輝煌成就,1925年5月3日,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船廠所有工人都在焦急的等待,到了十點鐘左右,隨著無數工人的歡呼聲,標準排水量達到6700噸的鎮江號緩緩下水,成為江南廠建造的第一艘現代化鉅艦。
鎮江號輕巡洋艦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級輕型巡洋艦,也是為了航母量身打造的保鏢之一。同級艦一共四艘,兩艘在江南廠建造,兩艘在旅順建造,分別是鎮江號,泰州號,遼陽號和鳳城號。
在兩個月以前,遼陽號已經正式下水,這一級軍艦長165米,標準排水6700噸,主炮是8座雙聯裝127毫米主炮,配備12座40毫米高炮。最大航速32節,續航里程8000海里。
各種效能資料基本上和美國人在二戰之前。建造的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差不多。這個標準也是張廷蘭親自提出來的,他的武器知識並不豐富,但是好歹後世有一場航母熱,他也瞭解過一些航母的歷史,對於戰功卓著的亞特蘭大級巡洋艦還是很清楚的。
亞特蘭大級在1940年開工建造,一共四艘同級艦,參加了所有重要的太平洋海戰,成為了航母編隊重要的防空力量。
張廷蘭在設計自己的航母戰鬥群的時候。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最佳的選項。自從俘獲了雅茅斯號之後,中國方面的工程人員就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同時在向義大利訂購軍艦的之後,中國也派出了專門的技術人才,參與建造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外中國又從德國搞到了一些軍艦的關鍵技術。
有了這些儲備,在1924年,中國南北的造船廠幾乎同一時間開始大造軍艦。目前中國有四個船廠。技術最雄厚,人才最豐富的葫蘆島和旅順造船廠都位於奉天。還有就是青島船廠和江南廠。
相比之下,江南廠可比青島廠的優勢大多了,因此得到了重點照顧,船廠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革新,同時增加了配套裝置。讓江南廠更加完善。
隨著鎮江號的成功下水,江南廠的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為了祝賀鎮江號下水,海軍總司令沈鴻烈親自趕到了現場,參加下水儀式。
同時出席的還有各界的名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海軍的元老薩鎮冰。作為一個從滿清時代的海軍元老,薩鎮冰見證了北洋水師的興衰。一度他都有些絕望。可是隨著奉軍的崛起,擊敗了聯合艦隊,讓老頭子重新燃燒起信心和希望。
此時當看到鎮江號下水的時候,薩鎮冰是老淚縱橫,沈鴻烈也親自邀請薩鎮冰登上了鎮江號的甲板。
薩鎮冰上了船之後,左看看,右瞧瞧。粗糙的大手不斷的撫摸著冰冷的主炮,看得他連連點頭:“真好,當年的定遠和鎮遠也就這麼大吧!”
“薩老,鎮江號的標準排水量是6700噸,比起定遠號要稍微小一點,不過滿載排水量是8300噸左右,比起定遠號的滿載排水也大一點。”
薩鎮冰一聽這話,眉頭皺了起來,彷彿有些疑問,沈鴻烈笑著說道:“現在建造軍艦的思路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一艘軍艦要使用一二十年,因此必須留出足夠的改造空間,以後還要加裝更多的武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