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章 肆虐中亞,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斯柳江卡,貝加爾湖畔的一座小鎮,從1906年建成,在遠東帝國出爐之後,這裡就成了兩國的邊境線、

或許可以說這裡算是世界上最不太平的一段邊境,俄國的人忍受不了多數黨,逃到了遠東,遠東的人受不了中國,又跑回俄國。

兩邊的守軍不斷的要追擊叛逃的人,也經常互相打冷槍,下黑手。不過這些小手段都不夠看了。就在6月10號,俄軍的指揮官葉戈羅夫正式下達了攻擊命令。

集中在沿線的三個俄軍精銳師向遠東方面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為了這一天,俄國人已經忍了八年,什麼時候中國人竟然能從北極熊身上割肉吃了,這簡直是翻天了。

足足有三百多門火炮一同怒火,紅色的錘頭打在了遠東的土地上面。炮彈掠過空中,不斷的在中**隊的陣地上爆炸,驚天動地的炮聲,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金屬風暴。

“這幫老毛子還真拼命啊!”劉桂五也忍不住說道。他們的指揮部雖然距離前線還有十幾公里,但是劇烈的炮聲依舊清晰可聞。

“俄國人一直以來,都信奉大炮主義,以前是太窮了,現在北極熊開始恢復了,自然就要咬人了。”

“哼,不過是一頭大笨熊而已,中國可是堂堂的真龍,難道還壓不住他們呢!”劉桂五憤憤不平的說道:“總指揮,我現在就去前頭,保證把俄國人擋住。”

丁超點了點頭:“小心點,一切以儲存實力為主,不要和俄國人拼消耗。”

“我明白!”

劉桂五當即在警衛的保護之前,快速到了最前頭,這時候俄國人的炮火準備已經差不多了。在將近三百公里的寬闊正面上。俄國人發動了衝鋒。

劉桂五透過望遠鏡能夠清楚看到俄國人的情況,在衝鋒隊伍的最前頭,是二十幾輛坦克充當先導,後面跟著大量的俄軍士兵。

“長本事了,但是別忘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劉桂五冷靜的下達了命令,讓反坦克陣地做好準備。

俄國人的鋼鐵洪流是舉世矚目的,在北極熊全盛的時候,整個亞歐大陸都在紅色怪獸的威脅之下。從東德出發,一星期打到英吉利海峽。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而在這個時空當中。俄國人在遠東吃了坦克的虧,痛定思痛,他們也加快發展坦克了。參考了從英國購進的維克斯坦克,研製出了第一批俄國人自己的坦克。

現在他們主力裝備的正是t26坦克,由於受到了中國的刺激。這種坦克要早出現了五六年。受限於俄國的工業產能,目前俄軍一共裝備了三百多輛。其中有二百多輛都集中在了遠東。由此也可見俄國人下本之大。

t26毫無疑問是一種比較不錯的輕型坦克,火力強大,機動效能突出,雖然防護稍微弱一點,但是作為輕型坦克,已經足夠了。俄國人正是駕駛著這種坦克。在諾門罕戰役之中,給予日本人重創,把他們打得滿地找牙。

張廷蘭在最初發展坦克的時候,也是按照t26作為藍本。提出的中國坦克發展思路。畢竟中俄兩國都是龐然大物,工業水平都相對落後,士兵素質也相對較低。

要是走德系的那種高精尖的路線,國家都要破產了。皮實耐用的俄系裝備,其實算是中國的首選。不過在這個時空當中,中國已經先走了一大步,坦克的研製已經進入了第二代。

對於t26這個級別的坦克,中國方面是駕輕就熟。劉桂五並沒有急著下令攻擊,而是等著最佳的攻擊距離。

俄國的坦克輕鬆碾過了鐵絲網和壕溝,好像沒有什麼能阻擋一般。後面的俄軍士兵也跟著歡呼,士氣越發的高漲起來。

就在雙方的距離進入了1000米之後,陣地上的反坦克炮已經對準了俄國人,目前中國主要裝備的就是37毫米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