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九十四章 遠東有麻煩了,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代化國家基本上採用代議制,也就是由政黨治理國家,而政黨又可以分成柔性政黨和剛性政黨。

所有柔型政黨黨紀鬆散,組織也不夠嚴密,甚至沒有登記考評制度,根據選情有非常大的彈性,例如美國的兩黨都是柔性政黨,如同俱樂部一般,隨時可以加入,隨時可以退出。

至於剛性政黨則是有明確的黨綱黨紀,中央到地方有明確的管理體系,組織更嚴密,凝聚力更強,其中俄國的多數黨,歐洲國家的一些左翼政黨都在其中。

中國同盟會最初就算是一個柔型政黨,雖然頂著反清的總綱領,但是內部人員複雜,組織渙散,這種政黨是很難真正領導革命的。至於隨後的額中華革命黨,則是有點剛性政黨的意味,只不過所有人要向孫文宣誓效忠,而不是終於黨綱,也就變成了一種黑幫組織。

張廷蘭第一次改組民黨的時候,其實目標也很簡單,就是應付選舉,要從北洋手中奪取權力,這時候的新民黨其實叫做聯合陣線更合適,一切都是為了選舉而拉起來的草臺班子。

“岷源先生,我這次改組新民黨,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把新民黨打造成一個具有強大執行能力,和戰鬥能力的執政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效仿義大利的法西斯黨,組建黨衛軍。”

王永江面色十分嚴峻,政黨的問題,其實關係到了中國日後的政治走向,作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家,必須為了以後幾十年,上百年考慮,在這種大事情上面。誰也不敢馬虎草率。

“拙言,如果光是為了應付國會議員,以及學界的不滿,似乎不用走到這一步吧。只要推動改變選舉法,拙言你想順利登頂,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些人我根本沒有看在眼中,不過我最擔心的是國家發展到了關鍵時刻。過去我們靠著行政命令,推行了很多項改革,尤其是基層的土改,更是徹底改變了幾千年的中國社會結構。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舊勢力還會反撲,官商還會勾結到一起,尤其是地方的宗族勢力還相當強大。這可是下一步工業化最大的障礙,要想對抗幾千年的傳統,必須有強大的政黨組織。深入到底層,把村鎮一級都控制起來。這樣才能確保政策的真正落實。”

王永江聽了張廷蘭的話。也不由得點點頭,他對於張廷蘭的擔憂,也十分理解。地主容易解決,宗族可沒有辦法,很多地方族老的一句話,比起法律還管用。只要這種宗族紐帶還存在。國家的法律就沒法真正落到基層,而且還會影響到人口和勞動力的流動。要知道充足的勞動力,可是工業化的動力。打破宗族勢力,進一步的解放束縛。讓更多的人口捲入到工業化的大潮之中,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想來想去,想要對抗傳統,唯有用政黨的力量,王永江也不得不點點頭:“拙言,你這個辦法不錯,只不過組建黨衛隊之類的東西我不贊同,軍令必須統一,一旦出現了兩個系統,就會造成衝突,憑著你的威望,或許能夠控制,但是日後的繼任者怎麼辦,他們要是沒發調和兩者的矛盾,自己就先打起來了。而且要想利用政黨改變中國,就應該確保政黨的先進性,靠著說理,說服所有人,靠著武力還不可取。”

張廷蘭也笑著點點頭:“我就是這麼一個想法,既然先生也覺得不可行,那就放棄。不過增強黨權,建立更有力的政黨,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說著話張廷蘭將自己擬定的一份方案交給了王永江,按照設計,新民黨最高的權力機關是執行委員會,每五年一屆,選定出7到13名不等的執行委員,所有執行委員原則上處於平級,設書記一人,作為各項會議的發起人。

省,市,縣分設各級常務委員會,選定委員若干,管理本行政區內的黨務,接受上級的領導。在鄉鎮和村一級,設立分部,吸收當地的先進分子進入其中。平時依照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