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二十六章 吹泡泡,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6億元,加上本錢,超過50億美元,100億華元!

這筆鉅款相當於中國一年半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三四年的財政收入!只要拿到了這筆鉅款,中國就像當年得到了甲午賠款的日本一樣,國家的發展就徹底進入了快車道。

因此得到了確切的資料之後,內閣的高層無不歡欣鼓舞,軍工,企業,科研單位,各大學校,全都在擬定人才招攬計劃。

王永江還特別找到了張廷蘭,笑著對他說道:“拙言,依我看這次招攬人才的重點最好放在工人上面,工人和科研人才的比在7比3就行。科研人才什麼時候都能弄到手,而高階技工可不行,這塊正是咱們缺少的。”

很多人都認為對於國家來說,科研人才最寶貴,尤其是某些領域的領軍人物,更是一個國家科研力量的中堅。

其實這種認識也存在一個誤區,在工業生產之中,研發很重要,但是工業實現同樣重要,甚至要比研發更重要。科技創新可以拿出一百件,一千件的東西,最後證明能夠大規模製造的,或許只有一兩件。

而支撐工業實現能力的,就是高階技術工人,這幫人才是工業體系的核心。而且他們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很多人都把一輩子奉獻給了一個工廠,外人對他的作用,一點都不清楚。

即使在工業發動的後世,有些工廠也往往因為一個老工人退休,結果突然造成次品率大幅度提升。工業生產之中,有很多隻能心領神會的東西。正因為如此,王永江才提醒張廷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高階技工上面。

科研人才相對集中。而且流動性也大,只要開出足夠好的條件,不愁挖不到牆角。而技術工人卻不行,眼前這場金融危機爆發,必然會波及到了工業領域,企業成片的倒閉,工人失業。可以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要是能趁機弄回來三五萬萬的4.5級技工,再有一些8級技工。

中國的工業產能至少能提升一倍,而且有了這些人才支撐。再加上本國的培養,到了二戰的時候,中國至少能拉出二三十萬中高階技術工人。有了這些工人,毫不客氣的說,就有了和世界強國較量的資本。暴兵的時候,雖然不會像美國那麼誇張。但是超過俄國還是輕而易舉的。

王永江的提醒十分有道理。張廷蘭也笑道:“岷源先生,這個意見太好了,讓他們下面的人注意一點。其實不光是美國工人,最好能從德國弄到一批,別看這次危機的中心是美國,但是真正受創最嚴重的還是剛剛戰敗的德國。”

“呵呵。話是如此,可是德國人也幫了咱們不少,要是再去挖牆腳,只怕不好吧。”

“錯。這怎麼是挖牆腳呢,我們不過是把人才先借過來,給我們用十年八年的,要是他們願意回國效力,我當然開綠燈。說起來給中國服務總比給美國人幹活好吧,那才是肉包子打狗呢!”

正在說話之間,王樹翰匆匆忙忙的跑了過來,他臉上變顏變色,直接來到了張廷蘭的面前。

“大總統,有麻煩了!”

張廷蘭的臉色也瞬間陰沉下來,周圍的閣員也感到了情況不妙,因此紛紛矚目。王永江看了一眼王樹翰,示意他到旁邊的小會議室。

張廷蘭,王永江,王樹翰三個人一前一後,來到了小會議室之中,王樹翰腦門上面已經浸出了汗水。

“大總統,西方的銀行採取了封鎖的態度,不只美國銀行,英國的渣打,法國的巴黎銀行,一同下手,限制資金交易。”

“魂淡!”張廷蘭臉色頓時就更難看了,好幾十億的資本在外面,這些銀行一封鎖,就別想把資金撤回來。美國已經亂套了,這些資本留在美國,隨時都有出問題的可能,幾年苦心經營的心血,要是就這麼沒了,那可就什麼計劃都完了。

王永江也忍不住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