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二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胤禛是篡位,還是繼位的?,封壇驚鴻,老闆來二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稱得上是千百年以來難得一見的一代英主。
從胤禛繼位起,民間就流傳胤禛篡位的野史,其原因是八爺胤禩和十四爺胤禵不滿胤禛的繼位而向民間造謠。
實際上,胤禛是合法繼任皇位的,因為清朝的詔書是滿文漢文各一份,而且,詔書裡都是加有“皇”字的(如傳位於皇四子),而當時民間流傳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
這種謠言是漏洞百出的。
首先,在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
並且,“於”這個字在當時是寫作“於”的,再加上詔書裡都是加有“皇”字的。
如用筆將“十”字改成“於,就變成“傳位皇於四子”,語句完全不通順。
再者,即便把漢文改了,那滿文也改不了,因此,民間流傳的把“十”改成“於”是不成立的。
康熙帝駕崩時,現場都有誰?
雍正元年八月,在一次朝會上,雍正對滿朝文武大臣說道:“我聖祖仁皇帝為宗社臣民計,慎選於諸子之中,命朕纘承統緒,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當天)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
意思自己是倉猝之間,被康熙臨終前定為皇位繼承人。
到了雍正七年,出了曾靜案後,雍正帝為了反駁,竟然破天荒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在書中,雍正帝對於康熙駕崩時的描述更加細緻到位:“皇考召朕於齋所。朕未至暢春園之先,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佑、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允、允祹、怡親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
這段記錄,被記載於《清聖祖實錄》之中。
唯一可能性,就是在雍正繼位的上,隆科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雍正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晉封鎮國公延信為貝子,命延信馳驛赴甘州掌撫遠大將軍印信,並下了一道密諭給他:“你抵達後,將大將軍王所有奏摺、所有硃批諭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繳封固後奏送。如將軍要親自帶來,你從速開列緣由,在伊家信(等)帶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軟疏怠,(使伊得以)檢閱奏文後,並不全部交來,朕就生你的氣了!若在路上遇見大將軍,勿將此諭稍有洩露。”
有歷史學家懷疑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繳胤禵與康熙的奏摺,以及嚴防胤禵親自帶奏摺家信到京,是為了銷燬康熙有可能傳位於胤禵的證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