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二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康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封壇驚鴻,老闆來二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臺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帝自評:“朕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採繢,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齡讀書,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無恙。”
又說:“朕之生也,並無靈異;及其長也,亦無非常。八齡踐祚,迄今五十七年,從不許人言禎符瑞應,……惟日用平常,以實心行實政而已。”
“予年將七旬,在位五十餘載,天下粗安,四海承平。雖未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謹慎,夙夜未敢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豈僅勞苦二字所能概括?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後世史論,輒以為酒色奢侈所致,此皆不過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盡美之君,亦必擇摘瑕疵而後快意。予其為前代帝王剖白,蓋天下事繁,不勝勞憊所致也。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為人臣者,僅有諸葛亮一人耳。若為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比擬?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為君者勤勞一生,了無休息。”
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的黃宗羲評其為:方今殺運既退,薄海內懷音草狀;皇人仁風篤烈,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學士大夫皆以琴瑟起講堂之上,此時之最難得者也。今聖天子無幽不燭,使農裡之事,得以上達,綱常名教不因之而蓋重乎?
總編《大清一統志》的禮部尚書韓菼評其為:皇帝御極以來,政教覃敷,恩澤翔洽,薄海內外,防不率俾,方偃戈釁甲,以文德懷柔四方,煦嫗生息,休養萬姓,相容並覆,銷弭孽芽。
清末學者潘耒評其為:皇上亶聰濬哲,允武允文,法夏後之卑宮,師姬文之昃食,歲下蠲租之令,朝頒省罰之科。轉圜從諫,鼗鐸遍於宮廷;側席求賢,弓旌周於巖壑。兢兢業業,無怠無荒,……治定功成,仁漸義洽於是……
康熙重臣納蘭明珠評其為:皇上謨略深遠,功德隆盛。我皇上德位兼隆,心契聖學,躬備至道,作君作師,以立人極。是以尊聖重道,典禮隆備,度越千古。
史學家高士奇評其為:皇上躬詣闕里,盛舉儀章,正以宣揚聖化,烝育群生,凡有血氣,莫不感發。誠海內向風之自,億載太平之基,不獨孔氏子孫感沐皇恩已也。
康熙工部尚書徐元正評其為:皇帝於孔氏,既崇其先,厥後宜賚……此治與道偕隆,君與師兼作。蓋非孔氏一家之私榮,直邦家之慶而史冊之光也。
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玉書評其為:天章雲藻,照耀宇宙,載籍以來所未有也。
蔣弘道評其為:千秋文教訖遐荒,俎豆前陳闕里堂。道繼唐虞真統緒,星躔奎壁大文章。
朱軾評其為:今聖天子崇儒重道,超軼漢唐。嘗謂朕所重者大儒、真儒。所惡者小儒、偽儒也。覺世牖民之盛心至矣盡矣。
康熙病危,首先進入暢春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