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飛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節,皇后起居注,華飛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有點想知道,王聖人當了幼兒園老師之後,照照會變成什麼樣的熊孩子。
王華王狀元:我家這個也是熊孩子啊!!!
第307章 父母慈心
數天之後, 便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秋闈開始的日子。這一年, 張家無人應試, 張巒偶爾路過貢院的時候,望著守衛森嚴的門口,頗有些感慨。回頭他便將沈峘、張純、張鶴齡等幾個喚到身邊,半是鼓勵半是責備了他們一通, 給他們制定了嚴格的科舉時間計劃表。
沈峘已經苦學十餘年,進益頗深, 屢次得到書院先生的稱讚。因此, 張巒讓他明年連考縣試、府試、院試, 中個秀才歸家。院試為三年兩試, 歲試正好安排在春闈同年, 科試則在一年之後。故而,若三試都透過,便可取中秀才。
他一直堅持中秀才之後再娶親, 沈祿與張氏無不焦急,眼睜睜地看著多少好姑娘就這麼生生地錯過了。不過,等到明年好訊息傳來,便可趕緊給他說一門合適的婚事了。再準備一年考科試,第三年他便可試著下場秋闈。無論是沈家或是張家,對他的期待都頗高, 希望他最終能憑著科舉,博得二甲進士的出身。
張純資質稍弱些,但勝在勤奮。若能再準備準備, 明年指不定也能取中秀才。不過,他已經成婚,倒也不著急。只需在近幾年考取秀才,再慢慢準備秋闈即可。若他甚麼時候中了舉人,便可謀取官職了。即便不求京官,外放做一任縣令,好好地經營政績,慢慢地往上遷轉也足夠了。
身為國舅,其實張鶴齡並不必走科舉之途,日後照樣能封官為爵。至少,壽寧伯的爵位便是實打實歸他繼承的,且是世襲罔替、丹書鐵券的封爵。更何況,以皇帝陛下對皇后娘娘的寵愛,張家未來絕不僅僅只是壽寧伯,指不定甚麼時候就能封侯甚至封國公了。
但誰叫他的目標並非虛銜,也絕非錦衣衛指揮使呢?若不至少給自己謀個舉人出身,又如何能躋身朝堂清流文官之中?橫豎舉人出身的官員並不少,雖然絕大多數都在五品以下,可他的追求也不過是在戶部任職罷了,並非入閣拜相,應當也不至於無法如願——
張巒私下也問過,他為何鐵了心想去戶部,成日裡與計算賬目之流打交道。他只能明說,自己跟著自家姐姐學了那麼多年,發現數字與財物比四書五經有趣多了。當然,僅僅精通計算、對錢糧敏感是不夠的,考中舉人依然須得靠著苦讀四書五經方能成功。
也因此,張鶴齡可謂是文華殿中讀書最勤奮者,亦是諸多伴讀裡唯一立志要考科舉的。聽說他的志向後,翰林院的那群先生也頗感興趣。雖然他是外戚,可也沒有甚麼祖制規定外戚不許考科舉。只不過絕大多數外戚因有封賞晉升之途,能世襲爵位或者蔭封錦衣衛,所以都不願吃苦走科舉這條路罷了。而今好不容易出現一個異類,不少人都想瞧瞧,他究竟能走多遠。
能入翰林院者,本便是進士之中的佼佼者。其中更不知有多少都是每一科的狀元、榜眼、探花,如謝遷、王華、李東陽等等。能得他們悉心教授,自是比外頭書院裡的落第舉人先生們強上許多。所以,張鶴齡雖算是兄弟子侄三人之中入門最晚者,又因興趣之故有些偏科,但學業倒是甚為不錯。至少,先生們紛紛表示,明年考個秀才應當是不會有差錯的。若是連個秀才都考不出來,那他們這群翰林院的先生可就顏面無存了。
張巒也覺著,張鶴齡似是學得頗為紮實,便允了他明年下場。正好,他與張純原籍都是興濟,還須得回興濟縣考試,兩人回鄉也可作伴。而沈家本便是京城人士,自是在順天府底下所屬縣考試。
就在張家、沈家都殷殷期盼明年自家能一舉出三個秀才的時候,來自浙江餘姚老家的喜報已經送到了王華家中。喜報中言,長公子取中舉人,已經攜妻北上,準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