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皇逃蜀地論,活在天寶十四年,江山至,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42章 上皇逃蜀地論
京畿道,
長安。
無論是漢,還是唐,都選擇在這兒定都。
其理由,大致上也差不多。
關中四塞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關中東面是函谷關、西面大散關、南面武關、北面蕭關,被這四座關隘圍在中央。
這四座關城,才是長安真正的城牆。
昔日婁敬勸說劉邦定都秦地,說此處沃野千里,四周皆有屏障。
而之後的事也果然如婁敬預料那般。
西漢七國之亂爆發,梁王劉武死守商丘城,將七國聯軍死死阻隔在此,後者再也無法向長安的方向前進半步。
而若是劉邦選擇定都洛陽,七國聯軍幾乎可以瞬間攻破洛陽的門戶滎陽城,在極短時間內兵臨京城。
但定都長安好處這麼多,為什麼東漢又要定都洛陽?
婁敬勸說劉邦的理由有這麼一條,那就是關中沃野千里,足可為倚靠。
而有漢一代,往往喜好大興土木,尤其是上林苑的建成,其中需要砍伐大量樹木,而關中地區的北部,在今天叫做黃土高原。
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糧食產量銳減,根本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總不可能以後完全依靠四方調糧。
而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定都長安,隨即諸地皆生叛軍,勢力最大的兩股,一名“綠林”,一名“赤眉”,先後攻破長安。
在他們覆滅新莽政權之餘,也將長安城乃至西漢諸多帝王陵徹底破壞殆盡。
而在之後的數百年內,長安並沒有得到多少休養生息的機會。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爆發,司馬氏引狼入室,使得匈奴人先攻破洛陽,繼而追擊到長安,破城後,再度使得長安城內人口十不存一。
而到了最為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長安城反而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前秦定都長安,丞相王猛派遣三萬人疏導水利溝渠,使得關中地理情況好轉。
而這兒在秦漢時期,本就是沃野千里,隨著基本生態的漸漸恢復,關中之地再度成為天府之國。
到了隋唐時期,關中的人口恢復到以前的數量,隋文帝時,因為其曾受封“大興郡公”,所以將新都城改名為大興,定都在原漢代長安城東南面的龍首原上。
而到了唐代,依然以大興城為京城,且將其改名為長安。
......
城內的寒士居內正在上課。
在座聽課的,都是一些還相當年輕,但已經被節度府納入名單準備重點培養的一批讀書人。
而在他們旁邊,擺著一道屏風,坐在屏風後的女人,卻正是和政公主。
宮女湊過來,低聲道:
“殿下,魏侯當真是學識淵博哩。”
臺上正娓娓而談的那人,不是顏季明又是誰?
公主面無表情,低下頭的時候,眼裡也閃過一絲驚異。
長安城的具體來歷,
她知道的都不如顏季明這般清楚。
雖然隔著一道屏風,但他的聲音就在耳邊迴響著,公主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如果沒有父皇的密令,自己的心裡,最終也必然是對他的好感大於惡感。
誠然,顏季明總是故意氣她,但這人的才情、本事,都無可挑剔。
而且,長得還挺漂亮...
只能說越看越順眼。
但這時候,顏季明的聲音忽然響了幾分,他向底下的學生丟擲了一個問題,隨即也吸引到了公主的注意力。
“諸位能否告訴我,為何安祿山之前執意揮軍猛攻重兵把守的潼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