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節,天生富貴骨,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繁華城市,心中下了個決定。
與此同時,載送著羅老的私人專機落在長京市機場。
隨同羅老而來的,還有京城傅家的人。
他們落在長京市土地上的腳印,預示著未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股變化,此刻無人能夠預料。
第16章
停在製糖廠的黑色商務車引來西嶺村人們新奇的圍觀。
郭通達和另外兩位外河城老闆從車裡走下來,機靈點的人立刻聯想到周永利之前提過的市場渠道。
他們爭相傳誦,很快新市場渠道到來的訊息傳到所有蔗農耳中。
一錘子買賣的蔗農不以為意:“其他人該操心的事,賣是賣得出去,但肯定漲不到哪去。”
簽下高收益合同而沒領到錢的蔗農喜憂摻半,但也的確沒抱太大希望。
他們種糖蔗最少五六年,糖價暴漲,但糖蔗價格卻沒有漲多高。
原因還在於之前的供銷模式,蔗農和市場完全脫離,所以市場的變化影響不到他們耕種。
穩妥,風險少,但收益也不大。
少數通透敏感的蔗農從國家政策的轉變中察覺到隱藏的風險和利益,之前在觀望。現在機會送到面前,於是他們握緊機會咬牙賭一把。
實際心中估算最幸運的情況,也不過是糖價和糖蔗價格能恢復到跟前兩年一樣。
.
.
周永利和駱父齊齊出來迎接那兩位外河城老闆,連同郭通達一起進廠裡洽談。
兩位外河城老闆直截了當:“先去看食糖質量。”
太過直接,顯得傲慢不通人情。
郭通達知道兩人沒有其他意思,就怕周永利和駱父兩人誤會,心生不悅。
結果周永利很爽快地說道:“成,正巧剛運送幾噸糖蔗過來,正在榨。您二位賞臉指點,看我們這製糖廠哪個工藝步驟不行,好讓我們製糖廠學點外河城百年製糖工藝,偷點師。”
周永利這話說得爽利大氣,真心實意,倒讓兩位外河城老闆心生好感。
外河城名為糖都,自清初就是製糖老城。
傳至今日,其製糖工藝爐火純青,提純的食糖產量最高,提煉出來的食糖最雪白。
即便是甜城廣右省也達不到外河城的製糖手藝。
郭通達和駱父綴在身後,琢磨道:“周廠長那臭暴脾氣什麼時候改的?我差點以為他會陰陽怪氣的撕回去。”
駱父:“大寶提醒過,你把市場渠道傳回來,大寶就把外河城科普了一遍。那可是清朝時就赫赫有名,現在還屢獲國家最佳食糖稱號的糖都!周廠長一聽,什麼脾氣都沒了,就是來的人把眼睛摘到頭頂上戴著,他也能好脾氣的伺候。”
周廠長整顆心都落在製糖廠這年幼的‘小兒子’身上,得知糖都牛逼轟轟的背景,就開始整日琢磨那百年製糖工藝。
為此,當孫子又何妨?
再者,外河城這兩位老闆也確實沒惡意。
出於對質量的要求,在合作的時候也必須保證產品質量才不會砸自家招牌。
周廠長脾氣暴,卻是明理之人。
當然,他還是沒忘琢磨外河城的百年製糖工藝。
郭通達:“還是駱白聰明。”
回到長京市時,曾透過電話,得知唐鎮來鬧場的事。
多虧駱白及時救場,否則費盡心思牽回來的渠道就是白搭。
製糖廠工藝雖說比不上外河城,但那提煉出來的食糖質量達到標準,差不到哪去。
很快,兩名外河城來的老闆敲定合作事宜。
周廠長這才曉得郭通達竟把收購換成合作,即由外河城老闆開啟北方市場渠道,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