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節,天生富貴骨,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駱白:“不要小看人民群眾的智慧——你知道你剛才像什麼嗎?像個搞傳銷的。”
周永利不懂傳銷是什麼。
駱白:“打個比喻,公車上開啟個易拉罐蓋子說自己中獎,但不想去北京兌獎於是半價賣出去的騙子,懂嗎?”
“你口口聲聲說誠信,卻硬是壓價咬牙不鬆口,這是趁火打劫。你又說風險全自己擔——蔗農辛苦耕種整年,一旦遇到政策更改、市場變化、產品滯銷、供過於求甚至霜凍、乾旱,那就可能是血本無歸的下場。這些,全都是蔗農……應該說是全華國所有農民自己必須承擔的風險,連國家都不可能替他們擔的風險,你憑什麼誇口替他們擔?”
“小人物眼界被侷限,看不懂市場的風雲變幻,浮沉隨波逐流。但要是小瞧他們的智慧,可是會狠狠栽個大跟頭的。”
華國第一村當是吃素的嗎?
當年變革最前頭的,就是眼前這群‘愚民’啊。
農業是根本,是他們眼中能看到的所有,唯一的倚仗。
突如其來的市場開放打破常規,難免慌亂。
一旦見到光,就會拼命抓住。
唐鎮咬牙切齒:“我看你們能拿出多少錢!整個長京市所有銀行,我保證你們貸不到一分錢。”
駱白目光憐憫:“你是不是忘了信託?”
唐鎮一愣:“什麼?”
此時,公社外進來三人,普通的藍色工人裝,卻都手提皮箱。
皮箱開啟,一捆捆藍色百元大鈔,總共三十萬。
唐鎮面色慘白,不敢置信地瞪著眼前這一幕。
信託,於八十年代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卻因經營不善、盲目擴張一次次失敗,且在計劃經濟下,根本開展不起來。
九十年代初,沒人相信信託這玩意兒。
但恰恰是九十年代,信託經過不斷地生長、拔除,最終成為後世現代金融體系四大金融制度之一。
駱白的資產幾乎交給信託理財,所以他提錢的時候根本沒走銀行程式。
那八屏市的豪商和土管局科長在長京市銀行打的那聲招呼,等於白忙活。
其實這些都是駱白的資產,就算存在銀行,他要提出來也只是時間問題。不過與其花費四五天時間等待審批,不如直接找信託。
畢竟老客戶,完全不介意給臉充場面呢。
唐鎮瞪著駱白,荒謬地想到岳母常掛嘴邊的邪性。
駱白麵對唐鎮,齜牙笑,十分燦爛。
這哪是邪性?
分明是妖!
第15章
三十萬!
在場所有人埋頭苦幹一輩子也見不到這麼多錢。
那些當場簽下合同以及拿著白條過來兌錢的蔗農,手捧嶄新藍色大鈔,來回數點錢。
少部分選擇高利益的蔗農眼巴巴望著拿到錢的蔗農,吞吞口水,心中猶豫。
可一想起那高得嚇人的收購價格,咬牙狠心,死也不鬆口換那現成的錢。
有幾個蔗農,拖家帶口過來。
眼界淺的媳婦、老孃就扯著蔗農哭求他:“咱們家窮得揭不開鍋你還貪心啥呀?糖蔗賣不出去,食糖多得沒人要,怎麼可能還漲價?咱別貪心,踏踏實實換成現錢,這也比外頭賣的價格高,不虧。”
蔗農:“你們不懂!周廠長都把錢抬到大夥面前,肯定有把握。信他準沒錯,我估摸糖價是要漲。”
他老孃瞪眼:“我半輩子都在黃土地裡,就沒聽過這糖價能漲高到哪去!要是虧了?繼續跌下去怎麼辦?剛才你有沒有聽到周廠長說的身家……十來萬?才十來萬。這三十萬說不準是借的!要是還不上,我孫子今年學費誰給?跟誰借去?你趕緊去換,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