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講究過頭的導演!
月上孤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講究過頭的導演!,1993我的華娛時代,月上孤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開機到現在,拍了將近一個月的文戲後,姜聞自信爆棚,決定開拍“馬小軍送他爸爸”這個場景。
這個場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劇本中,只有短短的六行字,實際拍起來,姜聞卻動用了20輛坦克,10多架飛機,幾千人次。
前後折騰了一個禮拜,耗資非常大。
期間,姜聞認為飛機的顏色不對,竟叫人把飛機的顏色重新噴了一遍。
整場下來,所拍樣片時長接近四個小時,而用在電影中的,也不過三分多鐘。(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開場那一幕)
顧長衛覺得姜聞太奢侈了,很心疼膠片被這麼糟蹋,就對他說:“你拍那麼多,最後都是要剪掉的。”
姜聞不管那麼多,因為他一閉上眼睛,就知道自己要的畫面、聲音什麼樣,他一定要把心目中那個影像還原到現實裡,絲毫不差。
比如,70年代的燕京胡同裡沒人,從這頭能一眼望見那頭,地上還沒垃圾,他就一定要找到一條同樣乾淨的衚衕。
再說說飾演馬小軍父親馬文忠的演員王學圻,他拍完所有戲份,在燕京菜市場買了一捆香椿要去廣洲看好友,人都已經走到機場了,被一個電話叫回,重拍,衣服顏色不對。
在姜聞的記憶中,那個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衣服需要作舊。
王學圻不滿地問姜聞:“我買了那麼多香椿,要是爛了怎麼辦?”
姜聞當即回道:“那太好辦了,我們這麼多場務呢,讓他們逛菜市場切!”
在馬小軍跳煙囪那場戲裡,姜聞覺得煙囪的顏色不對,也沒有逃脫被刷漆的命運。
大傢伙都覺得很奇怪,覺得這樣太勞民傷財了。
不過,姜導還算人性未泯,為了省錢,這個煙囪只漆刷刷到一半。
所以,這個位於恭親王府的大煙囪,直到很多年後,還是兩色兩味的,一半是灰的,一半是紅的。
面對眾人的質疑,姜聞是這樣給出解釋的——“我覺得一切都對,就是某個東西顏色不對,這說明我腦子裡面有畫面。”
最狠的,是米蘭家裡掛著的一張照片,馬小軍一見就丟了魂。
原著中,這是王碩筆墨最鋒利的地方:“正因為照片,我才陷入了對米蘭的無限美好想象和痴迷。”
在姜聞看來,這張照片而且是那麼美妙那麼重要,但他怎麼拍也拍不出那個味道。
於是,為了拍出原著裡米蘭那張令人心馳神蕩的照片,姜聞足足用了4本膠片(約40分鐘)來拍,等於一共拍了張照片,再從中精選出一張,耗片比高達:1!
在劇組的主創人員們看來,姜聞這位導演實在太講究了,甚至可以說是講究過頭了。
每一句唸白,每一幀畫面,每一道色彩,每一個聲音,從鏡頭的設計,到配樂的卡秒,姜聞都要窮盡一切,盡善盡美。
姜聞的這份講究,一是個性使然,二是自出道起,他就跟謝晉、謝飛這些華國最牛的導演合作,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三是他走紅時,正趕上華國80年代文藝潮,凡事向藝術最高點看齊的姿態,對其影響頗深。
而江曉楓之所以加入《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不止是為了賺那5000塊錢的片酬,也是真心想跟著姜聞學點本事,哪怕是學點表演,或者導演的皮毛也好。
可來了劇組一個月後,江曉楓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姜聞真的是一個特別偏執,特別講究的一位電影人,是一位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者,如果沒有那份耐心和決絕,還真不是那麼好學的,一般人根本學不來。
當然了,來到《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的這兩個月,江曉楓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他也的確學會了不少表演的技巧和經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