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一章 海門廳,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定卻被自己的手下給擋住了去路。
“嗡……”袁衛只覺得自己的後背一陣壓迫感傳來,大腦中一陣空白,整個人瞬間昏死過去。
清軍見自己的主將被擊倒,士氣崩潰,爭先恐後地向東城方向奔逃,不過這裡是島嶼,崇明縣城也是一座孤城,他們還能往哪裡跑去。
大部分清軍在陸戰隊投降不殺的召喚聲中,蹲到路邊,舉起了自己的雙手。
袁衛是故意放過陳定,因為他覺得這個清軍將領的眼睛中還有幾分正氣,身手也還可以。
護衛軍並不排斥從清軍中投靠過來的文臣武將,就比如王資雨,比如原來的臺灣總兵劉勇,還有之前俘虜的廈門海防營指揮使周賢,這些人現在都已經入了護衛軍。
縣城內的戰鬥很快結束,艦隊到上游的吳淞炮臺前轉悠了一圈,放了幾炮,算是打了招呼。
隨船行動的工作組很快就入駐了縣衙,那個滿清縣令侯遠謀在衙門裡裝腔作勢,一哭二上吊,終究做了第二艦隊的俘虜。
有這個俘虜在,事情就好辦了,按照慣例,衙門裡的小吏經過簡單的篩選之後,留用一部分協助工作組展開工作,民憤極大的,該公審的公審,該懲治的懲治。
大牢中的罪犯同樣要拉出來過堂,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能釋放的就釋放。
然後就是給縣城的百姓分發物資,這些東西都是從府庫中繳獲的。
這個時候艦隊則繞到了崇明島的北部,這裡與海門之間還有一條長江水道,不過比南側的要窄一些。
卓一清的第二個目標——海門廳。
海門廳地由海中漲出,無古蹟可載,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由長江中的泥沙淤積而成的新地。
乾隆33年的時候,割通州之安慶、南安等19沙,以及崇明之半洋、富民等11沙及續漲之天南一沙,特設海門廳,移蘇州海防同知駐札其地。
這個時候的海門廳還不像後世一般,其東部還是一處海島,或者說是比較大的沙洲。
這裡的最高長官是蘇州海防同知,其地位倒是跟廈門有些相似。
不過從它的名字就能夠看出,這裡的位置相當重要,控制著長江北側入海之門戶。
而且從海門往北全都是鹽區,其面積覆蓋後世的泰州東部,南通和鹽城大部,相當於半個江蘇的大小,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大部分都是荒灘、鹽鹼地、沿海灘塗,這裡生活的百姓也大都是鹽丁。
他們世代在這裡煮鹽為生,養肥了揚州的鹽商,更是給朝廷每年上繳幾百萬兩白銀的鹽稅,成了萬眾矚目的一塊肥肉。
兩淮的官員,哪一個不想上來咬一口?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嘴中叼著的肥肉,實際上是這些鹽丁身上的。
他們辛辛苦苦勞動,依然都無法養活自己的家人。
而那些鹽商和官員卻在揚州城,住在私家園林中,享受著揚州瘦馬的伺候,將銀子鑄造成銀冬瓜藏在地窖裡面,過著地上神仙一般的生活。
董良覺得護衛軍在這裡大有可為。
在這裡紮下一根釘子,向西可以到兩淮,向西北就是中原的樞紐徐州,向南可以威脅上海,最為重要的是以後長江口的船隻進出,將由第二艦隊說了算。
洋人苦心經營的上海灘將失去其價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