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六八章 龍威級裝甲巡洋艦,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良非常清楚,光是有他這份圖紙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造出內燃機。
新造出來的機器還要經過驗證,這就不是董良的事情了,他相信那些工匠。
相對於蒸汽機工廠,船廠的面積就大多了,蒸汽機工廠只是船廠的一部分。
在馬尾的江面一字排開,一眼望不到頭全都是船塢,這可不是露天的船臺,而是船塢,配備了專門的抽水機,可以製造大型船舶的。
船廠的負責人是工部的莫永綱,他是林本的手下。
董良到船廠的時候,林本也在這裡,董良來到馬尾船廠的訊息已經不脛而走。
林本特意從工部的衙門趕了過來。
船廠有自己專用的碼頭。在碼頭上,一艘造型比較別緻的艦船停在那裡,這就是在西表島下水的那艘“恬吉號”鐵肋木殼蒸汽巡洋艦。
這艘戰艦噸位在一千五百多噸,前後兩個桅杆,中間是一個大煙囪。
因為採用了鐵肋木殼結構,因此船體的造型更加的平直。
中浜萬次郎跟在莫永綱的身後,本來個子就不高,現在還彎著腰,不注意的話根本就看不到他。
“我們的新艦怎麼樣了?”董良上來就問道。
“元首,龍骨已經鋪好了,你隨屬下來。”
林本給莫永綱使了一個眼色,後者趕緊上前說道。
一大群人向船塢走去。
船塢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人造的游泳池,四周用磚頭砌起來,外立面用水泥粉刷過,董良他們從臺階走到圍牆的頂端。
一條近七十米長的鍛造龍骨正靜靜地躺在船塢的底部,龍骨上面還泛著金屬的光澤。
接下來的造船工作就是圍繞著龍骨來。此時的造船還不像後世那樣採用模組化結構,跟搭積木一般。
因為焊接技術不達標,鐵甲艦的建造與風帆戰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都是圍繞著龍骨展開,只是鋼鐵鑄造的船肋造型不一定要跟木頭一般弄成弧形,因此船體的形狀可以更加的立體。
船肋裝好了之後,船體外面就像是布了一張網格一般,然後將預製的鋼板用鉚釘固定上去,用橡膠做密封處理。
董良為了造鐵甲艦,很早就透過琉球的商品交易所向巴西掃貨。
當然了,這些橡膠對於蒸汽機的製造也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華族已經掌握了透過新增礦物質來改變橡膠的結構效能,他們在橡膠的利用方面已經走到了全球的前列。
“元首,我們的這艘鐵甲艦命名為‘龍威級’,一共準備建造八艘。艦長59.90米,寬12.20米,吃水4.3米。標準排水量2067噸、滿載排水量2640噸,2座三脹式蒸汽機,八臺鍋爐,雙軸推進,功率7500馬力,航速15節。裝甲厚2.5寸,水線處裝加厚到9寸。”這個時候萬次郎才被推倒前面來解釋。
這個小個子是戰艦的總工程師,在華族這裡,萬次郎的造艦天賦被徹底地釋放出來了。
扶桑註定成為華族的附庸,最後被華族吸收掉,因此董良用起扶桑人來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這艘艦的大小基本上與後世的“平遠號”差不多,此艦乃是北洋水師“八大遠”中唯一一艘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雖然比不上致遠號那五千噸的大塊頭。但是其火炮和動力系統已經領先於現在所有的蒸汽戰艦。
此時的英國人使用的還都是木殼蒸汽戰艦,雖然噸位比“龍威號”更大,但是防護力和火力跟鐵甲艦沒得比。
董良自然也是想要造更大的戰艦,但是他現在只能造出70米長的龍骨啊,這還是建造“恬吉號”的時候積累的經驗。
“元首,這就是咱們新艦隊的八大金剛了,其實一次開建八艘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